赵无量正抬首看天气——天色清寒,看来霜降不远了。
他摇头道:“不,我不在,你三叔爷他在。”
“他在阁外的江上。骆寒那一战斗的是九姓中刘、陈、柴、石、王、孟六姓人家中人。”
“这六姓之中,不乏高手,但要说江船九姓中精英全在,也未免夸大了。”
赵旭的眼睛发亮:“那,他胜了吗?”
他似为自己的急切有些不好意思,才又加了一句:“最后谁胜的?”
赵无量淡淡道:“你三叔爷离得也远,也不深知结果,只知这六姓中人后来绝口不提滕王阁中一战与骆寒其人。”
赵旭的脸就更红了:“那我们这次去镇江干什么?”
赵无量笑道:“你三叔爷那么忙,咱们也不能老闲着,去瞟住袁老大吧,适当的时候,且做个添柴之人。”
赵旭一愕:这添柴之人要添的是什么柴?
那日,骆寒剑退三大鬼后,是在于寡妇酒家边上上的岸。上岸后,他还去店中吃了饭,要了一尾鱼。他看着那鱼不断翕张的口,始终没有下筷。他只是觉得有一点累,这两月多来,他为劫送这笔银子,用了不少心。缇骑难缠,他也绝不似旁人眼中那么的省力。如今,事成之后,他有的倒不是喜悦,而只是疲惫。
吃罢饭,天已黑透。黑夜中,他就骑着骆驼,沿江又下行了五里。偶有江船渔火,点缀江心,那一点点光明并不能照亮什么,倒显得足下的野径越发黑暗了。好在他的骆驼眼力好,稍有微光,就可看见。所以路虽崎岖,却也没失过蹄。
行了近五里后,小路分岔,骆寒见到了块界牌,遥知前面有个市集。他并不催驼前赶,也不打算宿店,找了棵大槐树,下了骆驼,寻了根大树杈就一跃而上。树枝上也颇多寒露,他并不在乎,和衣卧下。他身上穿的衣服本已湿透,却并不去生火烤干,一个人仰望天空发呆。天上无星无月,四野阒寂,只有风透重衫,于湿冷中给他一份难得的痛快。
后半夜天冷,他下了树,蜷缩在骆驼腹边睡着了。那骆驼的毛颇为柔软。骆驼的体温烤干了他的湿衣。骆驼的鼻息也是湿热的,有节奏的,像是这人世间难寻的一点安然与依靠。第二天破晓,有农人牵牛下田,路途经过。见那棵大槐树下,一个黑衣少年正缩着头靠着头大骆驼酣睡。听人脚步响起,那骆驼就醒了,却不即刻起来,像怕惊醒那少年,由那少年酣睡。睡梦中,那少年露出几声清酣。
以后几天,骆寒行行止止,一路顺江而去。路过荻港时,甚至有兴到江边米公祠去看了一看。闷了他就折上一片树叶吹哨子玩。
他专拣小路走,越是崎岖泥泞处他越是喜欢,亏他有那么头好牲口。可这却苦了一个人——这些天,从于寡妇酒家起,却一直有个人远远缀在他身后。那人似个钓叟,土布衣裳,手里握个钓竿儿——苦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