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子宁骤然回神,见得介花弧神色立明其意,忙解释道:“堡主,我早年也知道这青梅竹……”

这话还用他说,早些年青梅竹名满天下,没听说过他的才是异数。

洛子宁也省得自己这话不对,苦笑一声道:“堡主,您原知我当年也曾苦求功名……”

原来洛子宁本为历州人氏,十六岁便中了秀才,在家乡也有少年才子之称。谁知这一中之后,十年来竟是次次落榜。在这第三次上,却闻得今科的探花,恰也是个十六岁的少年。

这少年正是青梅竹。

洛子宁向来自视甚高,又闻得青梅竹乃是当朝太师石敬成义子,心中更是不服。适时青梅竹文章遍传天下,他便也寻了一篇,拿来细看。

“然后呢?”介花弧笑问道。

“然后?”洛子宁自嘲笑笑,“然后我就弃文从武,投到堡主您手下来了。”

昔日青梅竹十六岁中探花,名动京城,他才华卓绝,双手能写梅花篆字,未满二十接吏部侍郎之职,手段干练无情,一时间京城大小官员人人畏惧,那是何等声名!

思及至此,洛子宁抬首看了一眼倒在牢中、几无知觉的谢苏,一时间不由失神片刻。

而两个随从抬着谢苏,已经走到了铁门外。

介花弧转过身来,正要向洛子宁吩咐一句什么,却忽闻身后“砰砰”两声,似有重物坠地。他一惊,急忙转过身,却见方才那两名随从倒在地上,他们手中的谢苏却是不见了踪影。

一个暗白色身影忽然由暗处一闪而出,如风如影,如露如电,洛子宁正出神间,忽觉颈上一凉,一片不知什么物事已经冷冷贴上了他的颈,“别动。”

“青梅竹!”

在场数人,包括介花弧这等一流高手在内,竟无一人看出他身影行踪。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