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还能让他插手军队的事务,安插亲信,掌握军权,为他下一步的改朝换代做准备。
最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可以为他赢取巨大的声望,宋国臣民觉得最屈辱的莫过于被金国灭国,旧日山河落入敌手,上百年来的孱弱和忍让,宋国历代皇帝的昏庸和无能,这一切让臣民们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发泄。
杨康用这场战争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一旦灭掉金国,完成宋国百姓百年来的梦想,他在民间的声望将攀升到顶点,他把金国作为他刷声望的工具,当民心所向之时,便是他公布身份的最佳时机,那时所遇到的阻力最小,成功的几率最大,即使事后有人反对,他早已掌握了大势。
为了兵权和民心,这场战争非打不可。
在金国的皇宫里,他放下了对金国的最后一丝牵挂,这个他一再挽救的国家最终还是要毁在他的手中,这一仗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亮。
以杨康对金国军力的了解,在宋国和蒙古的夹击下,金国至多坚持半年的时间,他要用这半年的时间做好准备,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谢家和贾家,这两个家族的利益和他捆绑在一起,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丞相谢奕礼拉拢了一批没有骨气的文人开始鼓吹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度,认为天子之位应该有能者居之,这在理学昌盛的宋国算是异数,引起了诸多大儒的反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论战。
这只是众多举措中的一个,杨康不去管这场论战的结果,他只需要找到一个还说的过去的依据便可以了,他同时下旨削弱了宋国大宗正司的权利,对宋国的赵氏皇族子弟加强了管理,把各地的王爷延请到临安皇城修养。
此时宋国的主要将领要么和贾涉结交,要么和孟宗政为伍,形成了两个利益相关的军事集团,想要掌握兵权就要收服贾家和孟家,贾家问题不大,孟家则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拉拢,孟宗政驻守襄阳城,乃是宋国的门户之地,绝不容有失。
谢家掌握内政,贾家掌握兵权,互相制衡。
这便是杨康的打算,如果娄师道能来帮他最好,可惜娄师道已经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这让他非常郁闷,他之所以郁闷不是因为娄师道不能来为他出谋划策了,而是“明”这个国号被娄师道用掉了,杨康还要想一个新的国号出来,总不能用“华夏”和“炎黄”这种比较玄幻的国号吧。
在皇帝陛下纠结于国号的时候,宋国和金国的战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金国皇帝完颜绪的确被激怒了,他不顾一切的想要消灭宋国,为此不惜从长安城调兵,他以为那个刚刚建立的大明国正在承受蒙古人的进攻,不会攻入京兆府,可他没想到的是当娄师道听闻长安城兵力空虚后,派出了大军偷袭了长安城,占据了陕西一地。
蒙古的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了河北,攻占了中都城,各地战况告急的文书让完颜绪焦头烂额,荣王完颜洪熙的死亡对金国军队的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金国各地各自为战,互不统属。
公元1222年冬天,窝阔台率领的蒙古大军直逼开封皇城,在坚守了一个月后,金国皇帝完颜绪只得放弃开封皇城,仓皇南逃,途中遇到宋国将领孟珙的追袭,如此一路战斗一路逃亡,在除夕的当日逃到了一个小村子里。
为了给皇帝陛下寻找吃食和住宿之地,金兵在村中大肆的抢掠和杀人,整个村落瞬时变成了人间地狱,正在此时,一个相貌丑陋的汉子突然从一侧冲了出来,这汉子手中拿着一根铁叉,他一路狂舞着冲杀过来,接连杀死了数十名金兵,冲到了金国皇帝完颜绪身前,举起叉子刺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