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大剑[校对版] 九指书魔 2490 字 2023-03-20

过不多时鼓乐声起,军士后队变前队当先开路,宫庭侍卫在后,带同百官离开乾清宫,穿过建极、中极两殿,来到皇极殿外。军士分散列于须弥座下,有内侍引导百官鱼贯而入。

这大殿纵深高宽均达数十丈,极其雄阔。殿中北方正对着大门的是六尺高的紫宸台,上面设有高约五尺,宽四尺余的巨型金銮宝座,背后是七扇雕龙屏风。四周置有铜胎珐琅宝象、仙鹤等物,盘龙香亭中缕缕青烟流溢,暖香透人,将紫宸台烘托得宛如仙境。殿中七十二根通体描金的楠木巨柱上画就了龙翔云海,被宫灯一打,金澄澄光彩照人。

殿中早摆好六十张黑色长条卷边高几,边角圆润,是当下流行的苏式风格,几后设有方凳,上铺薄白软垫。这些几案围绕中间空场,整体呈放射状向殿两翼延伸,与金銮宝座相距有十数丈的距离。在紫宸台与百官席位之间的宽阔空处,有四张八字型排开的几案颜色明红,颇为扎眼,座凳比别处的也都要宽大一些,尤其左首第一张,后面摆的不是普通方凳,而是一张带靠背的太师椅。

内侍引导众官按品级入席。常思豪所在位置是那四张朱红几案之下的最前排,落座之后,就觉有低低的话音在大殿中弥漫开来。放眼望去,众官邻者彼此以目相顾,口唇轻动,窃窃而语,他们坐姿端正,若不仔细分辨,便瞧不出是哪一个人在说。谈论的话题也无非是皇上自打登基以来也没怎么上过朝,今天得此良机能见皇上一面,可得好好珍惜之类。

常思豪心想敢情和这帮大臣一比,我这平民百姓反成了见皇上次数最多的了,不由暗自好笑。

此时自殿口处并肩走入两人。其中一个中等身材,头戴乌纱冠,身穿大红袍,腰横麒麟宝带,皮肤白皙,眉目斯文,看面相四十来岁年纪,一边走,一边微微倾身与众官致意。另一个年纪则要大些,身形微胖,黄脸膛,走起路来下颌抬高,及颈的长须几乎翘到水平,眼中带着些不耐烦的样子,对两侧向自己行礼的官员理也不理。

常思豪听众官都叫那白脸人为“张太岳”,想必那便是张居正了。这时刘金吾的声音低低道:“那黄脸的就是陈以勤,当年也在裕邸做过讲师。”常思豪回头一看,原来他就侍立在自己身后不远。

陈张两人一路走到上首那四条朱案处两下分开,张居正坐了右边的末席。

陈以勤来到左边第三席位,瞧瞧上首那张带靠背的太师椅,鼻中轻轻一哼,移开目光,向张居正道:“叔大啊,咱们换换。”张居正一怔:“怎敢让先生居末?”陈以勤过来道:“客气什么?左边右边,哪边不是一样?”

张居正见他已经到了身边,也不便再推阻,起身去往对面,此时众官员一阵喧动,原来次辅李春芳走进殿来,正与大家打着招呼。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生得个子高挑,容貌清矍,左右揖手之际,大袖扬洒飘逸,不似官员的稳重,倒颇有几分道骨仙风的模样,脸上也是笑意盈盈,和谁都是客客气气。

常思豪见三大阁臣依次落座,就空下了那一张太师椅,那显然就是为徐阶准备的了。可是众官都已坐定,迟迟仍不见他露面。回头想问问刘金吾,却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大殿之中尽是百官低语的嗡嗡声。陈以勤颇不耐烦,两手揣在袖中,仰头吐着气闲望屋顶的藻井。李春芳笑吟道:“风云吐纳常恣意,白龙一线上轩辕。”

屋顶藻井正中有一蟠龙盘绕,口中所叼银球传为上古黄帝所制,称为“轩辕镜”,殿中广旷生寒,陈以勤呵出的气正如一线白龙直上。一旁的张居正听这诗将此情景描得活灵活现,颌首淡淡一笑。

陈以勤眼睛半睁,斜着李春芳:“好,好,状元公不但青词写得好,诗句也是张口就来,佩服佩服。老朽不过是进士的底子,跟你这紫薇星转世的状元公一比,可是远远不如了呀!”

李春芳心里明白:陈以勤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自己这状元却是嘉靖二十六年中的,论资格自不如他。而自己靠青词获宠,也更算不得什么露脸的事情,陈以勤张嘴就提这个,显然是在寒碜自己。他也不生气,一笑道:“先生谬赞了。人生在世,才能不过是一桩小事,要想有所成就,时运命理也缺一不可。你看咱们徐阁老以探花及第,却能坐上首辅之职,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么?”

徐阶的探花是嘉靖二年中的,论资历,陈以勤比人家又差得远了,而且当年徐阶的青词也深受嘉靖的喜欢,李春芳虽没说出来,陈以勤又怎能听不明白?知道他这话里话外客客气气,实际却是在嘲弄自己要才没才,要命没命,时运不济,资历更没什么了不起。当下重重哼了一声,张居正赶忙给两人打起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