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若瑛满脸喜色地出了大殿。没过多久,她就和妙真师太以及静慈林庵的一行人重新走了进来。
“贫尼妙真,代表鄙庵多谢华少爷仗义相助!”妙真师太走到华不石面前,合什说道。
华不石道:“师太不必客气,本少爷只不过与贵庵做上一笔交易,各取所需而已。”
这大少爷说话之时,眼光却并没有看妙真师太,而是瞧向了被另外两个年轻尼姑搀扶着走进大殿的另一个男人。他自是能猜得到,那个男人就是静慈林庵一行所护送的“前辈”,也是粤境黑白两道所争抢的目标。
这个男人的相貌并不出众,身材亦不高大,身上裹着一件貂皮大氅,却似乎仍在冻得发抖。他有一幅中年人的脸孔,但他的两鬓的头发却已经斑白,下颌的短须也白多黑少,年纪定是不轻,伊若瑛称他作“前辈”,倒也名副其实。
而此人并不象是习武之人,他皮肤白晰,目光也混沌无神,没有光彩,而且行动迟缓,脚下也甚是飘浮。华不石的只瞧了一眼,便已看出此人定是因为受了不轻的内伤,损及到元气才会如此。
妙真师太瞧见华不石正望向此人,说道:“这位是马大先生,便是我们这一路需要护送之人。”
那位马大先生颤颤巍巍地抱拳拱手,道:“在下马峰,见过华大少爷。”
华不石忙还礼,道:“马大先生不必多礼,华不石可不敢当。”
马峰,实在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名字,江湖上名叫马峰的人想必不少,华不石却从没有听过一个成名的人物叫这个名字。而他也很自然地做出猜测,所谓“马峰”,多半并不是这位老兄的真实名姓。
妙真师太又把其余几人向华不石一一介绍,静慈林庵这一行五人,只有伊若瑛一名俗家弟子,而先前和伊若瑛一起从屋顶跃下突袭的中年尼姑法号妙觉,乃是妙真的师妹。而另外还有两名年轻尼姑,分别叫做净玉和净心,则是妙真的弟子。
这五人之中,自是以妙真最为年长,亦是她们一行人的主事者,而妙觉和伊若瑛武功亦是不错,与妙真同辈,而那两名小尼姑辈份既低,武功看上去也弱得许多。
众人见礼完毕,妙真师太从怀中掏出了一叠银票和一方檀木盒,递到了华不石的面前,道:“这是本庵珍藏的‘祛尘珠’,和三千两银票,请华少爷收下。”
华不石接到手中,略微察看了两眼。银票自是无需细数,那一方檀木盒却是十分古朴,打来盒来,只见一颗鸡蛋大小的明珠端放在其中,光华隐隐,确非凡物。
对于各种珍珠,华不石倒也见过不少,虽然一眼看去,瞧不出“祛尘珠”有何特异之处,但确如伊若瑛所说,即便是一颗这般大小的夜明珠,也绝对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