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页

华不石却摇了摇头,道:“嗣昌兄认为投效皇帝是建功立业的正途,小弟却以为江湖中亦有救世济民之道,华不石心意已决,却是要辜负嗣昌兄和余将军的一番美意了!”

此话虽然说得并不强硬,但语气却甚为坚决,杨嗣昌是擅于察言观色之人,立时便知道这位大少爷实无为朝廷所用的可能。

杨嗣昌轻叹了一声,道:“是啊,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唉,只可惜嗣昌的能力有限,虽然立下了志向尽忠报效,却也难有多大的做为,最必也只能死而后已罢了!”

华不石凝目望向杨嗣昌,道:“嗣昌兄此言,小弟也曾听到另一位好友说过,如若你二人相见,说不定倒是能成为知已。”

第八百二十九章 白马关前

华不石道:“嗣昌兄此言,小弟也曾听另一位好友说过,如若你二人相见,说不定倒是能成为知已。”

杨嗣昌道:“哦?那人是谁,嗣昌倒想结识一番。”

华不石道:“嗣昌兄应当早就识得那个人,他就是曹暮云。”

杨嗣昌脸上一愕,半晌才点了点头,道:“原来是他。”

曹暮云是朝中“宦党”的重要人物,杨嗣昌当然不会不识,但他却是“五王党”中人,这两党一向都是冤家对头,他们两人自是难以成为知已好友。

华不石却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世上并没有永远的敌人,有志相同,嗣昌兄又何必去计较党派之争?”

杨嗣昌听得出这位大少爷话中有话,问道:“华少爷此言何意?”

华不石道:“嗣昌兄认为当今的大明朝,最大的危机是甚么?”

杨嗣昌本是才智出众之士,且身在官场,对于当今朝廷的忧患早已深思熟虑过无数次,当下便道:“当今朝廷的危机,首推各境纷起的匪寇,如今张献忠,李自成已经成了气候,还有其他十余股流寇,拥兵数十万之多,实是国家大患,除此之外,北境的满清鞑靼,亦是一大威胁。”

华不石却摇了摇头,说道:“匪患和异族固然威胁甚大,但以小弟看来,大明朝廷最大的危机却并不在此。当日在豫境开封城的杨家大宅,兄台与我畅谈天下大势,嗣昌兄见识广博,对于如何应对义军和满清鞑靼早有卓见,令华不石由衷佩服,只不过这许多年过去了,何以却全然未得实施呢?”

杨嗣昌闻言一愕,道:“说来惭愧,自罢官之后,这些年愚兄一直赋闲,且父母先后亡故,只能在家守孝,在朝中未任实职,虽然我在‘五王党’内有些根基,但以一党之力毕竟无法掌控朝中的大局,那些想法自然也就无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