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提上来的有两位,严抗,时任直隶总督手下折冲都尉一职,身有军功;华序,时任率府率,也就是太子东宫的侍卫长。

而兵部分别是唐啸和金维平两人,唐啸是山西防御使,金维平是陕西巡查使,都是一方大员。

燕扬推荐的是禁卫军神策营左神策军护军中尉石阔和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吕同春,燕扬建议由石阔担任禁卫军统领,吕同春担任都卫军统领,石阔是南荒一战的有功将领,军功显赫,而吕同春出身少林,拥有极高的武艺。

叶思忘淡淡地扫了一眼名单,吏部提上来的严抗,所谓的军功就是剿灭山贼,而华序根本就没有任何军功可言。

兵部的两人无疑是所有人中最具分量的,一个是防御使,一个是巡查使,都是大权在握的一方大员,如果调两人进京任职,表面上是升迁,实则少了更多的油水,很少有人愿意来,不过,兵部把两人提出来,显然是想向皇帝表明忠心,把皇帝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上。

从这些人选看,皇帝肯定是不会选吏部推举的人选,吏部尚书赵文华是柳智清一脉的官员,他推举的人就等于是柳智清推举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让叶思忘注意的,真正让叶思忘注意的是,吏部推举的官员中,竟然有太子瑞青的东宫侍卫长,其中的内幕,看来值得叶思忘好好的查一查了。

“叶卿,以卿之见,何人最适合?”皇帝问叶思忘。

“皇上。”叶思忘恭敬的回答。“臣推举严抗担任都卫军都尉,吕同春担任禁卫军都尉,同时推举石阔出任都卫军副都尉。”

长乐公主看了叶思忘一眼,道:“叶大人如此安排,不知有何用意?本宫认为,唐啸、金维平更为合适,两人都是军旅出身,军功显赫,出任都卫军、禁卫军都尉,保护皇上的安危,是最合适的。”

叶思忘温文的笑着,道:“皇上,公主,请听臣细说。”

“吏部担当着为朝廷选派人才官员的重任,吏部选上来的人,自然有着他的能力,观严抗的履历,主要的功劳是剿灭山贼,要剿灭山贼,除了要有骁勇善战,还有足智多谋,毕竟,山贼都很狡猾,特别是严抗大人剿灭的这一伙儿,臣还未出仕时就听说过,狡猾多智,经常肆虐地方,而地方官员却拿他们没有办法,严抗大人能剿灭他们,足以显示出他的才干,但严抗大人毕竟只是剿灭过山贼,缺乏对正规军队的了解,对都卫军都尉一职,恐怕难以胜任,因此,臣举荐石阔担任副都尉,辅助严抗统领禁卫军,弥补了严抗的不足。”

叶思忘侃侃而谈,原本只有五分的条件,硬是被他说成了十全十,其实,殿内的人都知道之所以选择严抗是为了安抚柳智清,毕竟,刚刚才找了个借口把柳文龙给架空了,如果再不给他一点好处,恐怕会出大问题,况且,叶思忘又举荐了石阔进去担任副手,以石阔的能力,严抗就不可能把都卫军尽入手中,石阔还可以就近监视严抗,可谓未雨绸缪。

“兵部推举的唐啸、金维平两位大人,无论是资历,还是才能,都是都卫军和禁卫军都尉的上上之选,但是,两人进京之后,他们的职位又由谁人担任?防御使、巡查使责任重大,如果所托非人,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臣的意见是,这两位大人,还是让他们在原位上比较好。至于禁卫军,由神策营的右神策将军吕同春统领,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皇帝听得直点头,忍不住心中再次对叶思忘激赏有加,因为叶思忘这样的安排对他是最好的,既不让柳智清的人马掌控京城,以免危及到他的安全,又给了柳智清一点甜处,让他无话可说。

兵部的人选不能入选,弄走了一个关倢,如果再来两个长乐派系的人,就算是长乐公主忠心耿耿,但皇帝依旧不能安稳睡觉,只有燕扬推荐的人是最能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