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司马懿在危急之际,击退孔明亲率的蜀军,收复中原失地,威震三军。

曹叡年少无知,有趁机攻蜀之意,司马懿并没正面拒绝,道:“蜀兵未尽灭,且皆屯于汉中,臣愿率军去汉中,再收蜀川,以报陛下。”

趁曹叡高兴之际,司马懿却又目视尚书孙资,孙资是司马懿的朝中心腹,他早与司马懿密商妥当,此时出班奏道:“陛下,当日太祖收张鲁时,曾对诸将道:‘南郑之地,真天狱也。入汉中之斜谷道,五百里石壁夹耸,非用武之地也!’若我军攻蜀,东吴必北攻中原。因此宜分兵据守天险,养精蓄锐,不出数年,中原日盛,吴、蜀自相残杀,我再趁机伐之,天下将一举可平定。”

曹叡问司马懿道:“孙尚书所言如何?”

司马懿立刻回道:“孙尚书所论极善,目下尚非攻蜀之时。”

曹叡便打消攻蜀之意,派兵扼守险要,享乐去了。

司马懿回返府中,其子司马昭私下问司马懿道:“父亲为甚不趁机攻入蜀川,反而力主按兵不动?”

司马懿肃然说道:“昭儿知道什么?我的处境,其实危机四伏!外有孔明虎视中原,内有曹氏家族忌恨我掌兵权。曹子丹、夏侯琳等打败仗,可以轻轻放过,我稍有错失,即有灭门之祸!因此我只可慎守而处之,绝不能轻率冒险。你亦须坚记此自保之道。”

司马昭登时醒悟,他司马氏家族,早晚必与曹氏一族火并,在此危机四伏的时刻,又怎可挑起战火,自招灭门之祸?……而自此之后,司马昭亦已醒悟,司马氏与曹氏一族,绝不可和平共存,关键是有谁能在这场生死之战中胜出了!

※※※

孔明率军回返汉中,他清点损失,发觉各路兵马均损兵折将,独赵子龙和萧侯仪所统的二万兵马,不折一兵一卒。

此时,王平、马谡、魏延、高翔等街亭四将,亦已返回汉中,听候发落。

孔明先召王平进帐,责道:“你跟随我征战多年,须知防守之法,为甚不谏阻马谡,致令我北伐大计毁诸一旦呢?”

王平将当时情形详细呈报,道:“此时军中将校皆知,丞相可向他们查询。”

孔明早已明白,街亭之失,罪在马谡,并不应怪责王平。

他向王平道:“我亦知你尽副将之责,可惜未能以大将之风,化危为安,因此不得不按军法处罚。我将你禁闭军营三十日,一面好好调养身子,一面静思己过,你去吧!”

王平明白孔明的用意,其实是令他休养一番,以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