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道奇听罢,心中不由得大是惊奇,心中嘀咕一番,两人便是走出了宅院之中。
甫一出宅院,便是可以看到通明的灯火,好一派的明亮景致。
扬州的夜晚不在乎有没有月光,通明的灯火已经将整个诺大的扬州城照得如同白昼,繁华的扬州城已经是江南最为繁华的地方,以扬州为中心,辐射附近的州县,一直到整个江南,都是一片繁华的景致,官道四通八达,宽敞无比,加上密密麻麻的水路交通网络、漕运、海运发达无比,四处可以看到心满意足的百姓。
从江南到岭南的官道已经修筑了数条,从最开始精武会与岭南宋家合作开始,两家已经开始联合起来修筑道路,用东瀛奴隶与高句丽奴隶作为修路工人,让频繁的工程在民间并没有太大的反响,只是死了很多的奴隶而已。
当然,修道、开矿的频繁让奴隶贸易兴盛起来,东瀛的奴隶,乃至于高句丽的奴隶源源不绝地进入江南、岭南之地,让南方的开发仿佛是火箭一般迅速,岭南也是与江南有着更加的紧密的联系,开发也是大了很多。
岭南此时还是蛮荒之地,多由虫蛇、猛兽、瘴气,大夏遣大量的奴隶到岭南开发、修筑基础的工事,数年之间,十多万的东瀛奴隶死在岭南,大夏也因此大量地从东瀛进口奴隶。
大夏对高句丽的征战一方面是为了收复旧汉故地,另一方面未尝没有奴隶紧缺,岭南开发的需要的缘故,如今,高句丽、东瀛而来的奴隶已经成了江南、乃至岭南的重要劳力,江南一带的田地之中,更是可见两地的奴隶。
而为了奴隶而产生的战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东瀛之中,曹应龙已经是攻下了几乎半个东瀛,当年傲雪放他一马,让他离开中土,并且让他带着手下四大寇的残余数百人到了东瀛,他便是在东瀛落草为寇,倒是作了一回原本的买卖。
曹应龙本就是武功不俗,手下更是身手不凡,东瀛矮子人矮、身手也不好,社会也是落后,军队比之中原的流寇也是强不了多少,曹应龙在精武会的支持下很快就壮大,并且与精武会做生意,东瀛的金银、特产、人口等输入中土,中土的瓷器、丝绸、丹药输入东瀛,曹应龙转手,自然是财源广进,让他实力更是大增。
他招收倭人,很快就成了一方的诸侯,中原兵器输入,曹应龙更是实力大增,如今江南需要奴隶,曹应龙自然是不遗余力,事实上,高句丽战士之中,曹应龙也是派了人加入,这些军队犹如蝗虫一般,什么也没有留下,金银财宝、粮食药材都被被抢走,就是人口也是拉走,确实是什么都不留下。
两人此时走在扬州街头之上,两边皆是商铺如林,各式小贩贩卖着各式的精致的小饰品,行人络绎不绝,车马如龙,可谓是摩肩擦踵,士子三五成群,商人富翁穿着绫罗绸缎,仕女在丫鬟的陪同下游玩,更是可见金发碧眼的胡商穿着丝绸衣裳走在街上,好一副繁华的景致。
宁道奇心中暗自赞叹不已,比之李唐控制的关中长安,瓦岗军的洛阳,这扬州更加的繁华,也是更加的宏伟,事实上,经过了扩建,扬州可以说是中原最为宏大的城市,而那些路上百姓虽是粗麻布衣,但是脸上露着满足而喜悦的神色,这更加让宁道奇动容。
宁道奇看着四周的景致,赞叹不已:“江南繁华景色、优美风物,此处可见一斑!”
傲雪浅浅一笑,看着四周的繁华景致,心中欢喜万分,心中对自己说道,这就是自己的城市,这个江南也是他的,如此景致在他手中,心中欢喜难言,他说道:“江南风物与北国相比自然不同,不过这些年来,南方这边倒是发展起来了,真人应该是有所了解吧!”
宁道奇点点头,说道:“老道一路走来,也是见识了江南风物,确实是可谓是大治,只是老道观江南之地商贾众多,只怕是重商吧,只望不要忘记了农桑方好!”
中国古代自来重农抑商,如江南这般重商,确实是少见,所谓无农不稳,温饱问题最是基本,宁道奇此番话,也是提醒傲雪,傲雪也是明白他的好意,点点头,说道:“多谢真人提点,只是农桑之事,我江南不敢忘,自来无农不稳,江南虽是重商,却是不会荒废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