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两人均是不由得笑了起来。
而在让李唐使节候着数天后,傲雪与婠婠也是见了这个使者一番,那时节一副饱学儒生的模样,精深矍铄,一双深邃眼睛透着一股刀刃一般的冷芒,更难的是他身上有着一股儒雅的气质,诗书气质,让人动容。
傲雪与婠婠均是心中暗赞此人气质不凡,更难得一身武艺,想来是能文能武之辈,李唐竟然有此贤才,确实是难得。
正是要客套一番,不想此人也不通姓名,冷哼一声,随即说道:“千年儒术,正是治国良方,江南罢儒,何其短时,正是自取灭亡之道,国书在此,夏主若是有疑问,大可招来我大唐副使询问,老夫不奉陪了!”
他将一副国书交给了傲雪之后,便是拂袖而去,倒是让傲雪两人一副惊讶的模样。
问过虚行之,方才知道此人是当世大儒,儒学无双,王通之名,天下皆闻。
此人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为隋官,家学渊源深厚,自小熟读诗书,曾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惜不为所重,后为隋吏不久弃官而归,以著书讲学为业。
此人武功精深,曾经名动江湖,后来归隐而潜心钻研孔子的“六经”,曾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典,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
有《王氏六经》、《中元》、《中经》传世。
他本就对于江南大夏的政策本就是多有不满,况且,他来了早已经数天,如今方才见他,早已经是怠慢了,他本是心高气傲之人,若非是身负送来国书的责任,早已经是拂袖离开了。
那李唐副使满脸大汗,一张老脸更是憋得通红,他讪讪说道:“王大人生性如此,还请见谅,还请见谅!”
傲雪摆摆手,便是看过了国书,那国书之上所言不出所料,正是所言突厥南下之事,其中感情深切,极尽悲天悯人,感怀苍生之语,让人读之嘘唏不已,更是言突厥暴虐,窥视我华夏神器已久,掠我中原子民、财货,此番南下,必是生灵涂炭,李唐虽然不采,但是也是会奋起还击,保家卫国,保一方百姓安危云云。
最后方才是说道李唐此刻正是危难之时,突厥虎狼势大,希望大夏不要兴兵,让神州百姓遭受涂炭,更是希望两家合作,击退突厥人等等,最后那副使又是送上一封信函,傲雪拆开细看,却是看到上面字迹娟秀,隐隐有着除尘气息。
——师兄明鉴:
我神州多难,此际烽火连天,兵连祸结百姓何错,遭此劫难,妃暄观之,无不日月难安,愧不能为苍生谋福,还朗朗乾坤于世间。
今突厥狼族虎视眈眈,窥我华夏神器日久,今突厥南下在即,铁骑之下,安有完卵?其时我中土苍生蒙难,妻离子散,昔年李密伐隋,曾云:“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今妃暄以为突厥罪更甚于此。
“素闻师兄高义,值此神州危难,妃暄伏乞师兄襄助,共退突厥虎狼,中原之幸,百姓之福,妃暄顿首,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