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尼对视一眼,均感愕然,随即是悚然,宁道奇此举依然是表明对大夏的支持,也是对天下的态度,三尼虽是六根清净,但是听闻此事,也是不由得心绪万千,那小尼姑心思玲珑,八位长老之中也是年岁最小,也不过是八十多岁的光景而已,当下问道:“此事为何天下皆知?”
霁月此时说道:“三位师太有所不知,我大夏报纸繁多,朝廷消息多有在上面刊登,我大夏百姓能够从其中知道很多朝廷的消息,诸如律法、政令,还有一些军国大事,朝廷也允许私人出报,不过要在朝廷备案,受到朝廷监督,百姓也可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时的大夏,特别是江南之地,经过了精武会多年经营,不独是武风大盛,更是学风大盛,大夏对于教育可谓是不遗余力,当真是普及了某人后世的观念,全民教育,义务教育,对于适龄孩童的教育当真是不遗余力。
因为此事,还倍受儒生、文士的赞誉,认为此举大有圣人教化天下的功德,让某人名声大好。
更兼先前某人尊崇百家,能者而上的观念,当真是百家兴盛起来,一些依然是没落的学派为数不多的子弟当真是不遗余力地扩充学说,纷纷著述,而各家为了让朝廷重用,纷纷自省、吸收他人长处。
如今大夏的政体乃是儒法结合,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纵横、兵、农、墨各家俱为朝廷所用,但是要占上风,便是看你得本事。
民间学堂大肆建立,传授百姓子女学问,精武道场虽然学武,但是也传授文化学问。
如此风气之下,民智大开,江南的政治也是清明,很多的事情都是公开来,让百姓知晓,官吏的政绩也在报纸上登出,百姓若是受欺压,可到告官,当真是与前代不同。
这些消息听得三尼懵然,只得感叹一番,当真是与前朝,乃至历代不同,不过这样的治下,确实是让政治清明。
三尼心中叹息,暗道:“大夏得天下果然非是侥幸,如此民心依附,钱粮充足,更有强兵利器,如何不胜?”
三尼随着两道童走在回廊之上,但见数步一交错,当真是有趣,小尼姑淡淡说道:“两位,宁真人本是清净之人,为何就大夏国师?”
霁月笑道:“心若清净,何处不清净?若心无旁骛,虽红尘万丈,依然青山处处;若心有旁骛,虽青山绿水,也是尘嚣喧然,我家老爷时常道出世入世,皆是修心,因此就与不就,皆是一样!”
“更何况,能为神州气运贡献一份气力,就算是心堕红尘,依然是无悔无怨!”彩云肃然说道,这话赫然是宁道奇所说。
三尼心中一颤,闭目诵经,不再言语。
三人随两道童又是穿过了一处回廊拐角,原本风竹处处,风铃阵阵送来脆响的景致陡然一变,眼前蓦然间一阵绿意,但见湛湛天宇如洗,日光明媚,一池荷叶连连,层层荷叶叠嶂生姿,如同蝴蝶穿化,也似重重彩霞连绵,更似极光阵阵,连绵不绝,那小小的河池,满是绿意,仿佛是无垠无边,连接天地一线,让人只觉得眼前一亮,心胸陡然开阔。
那荷叶碧绿之中,更有荷花映日,露珠晶莹,后人有诗正应此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尼也是被这样的景色震撼住,先前所在还是阳春景致,如今却是夏日景致,这等神妙所在,岂不是造化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