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中,赵玄想了很多,尤其是近十几天的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无可否认,他现在所为不过一个“忍”字。忍老婆子、忍小丫鬟。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小不忍则乱大谋。若他不能忍得如今一时之荣辱,只这京城一地,就有数十万羽林军,更有什么大儒、化神的强者。若是皇帝有心杀他之下,他即便上天入地,又如何脱困?
可此时他心中清净安宁之意一起,陷入一种特殊的境界当中,在这种境界的影响下,他的想法不由得悄然发生转变:
为何要忍?
第一百三十章 忍得一切也登天
为何要忍?
赵玄不禁扪心自问,心中清静安宁之念愈盛,脑海清明灵透,思维运转比往常还要快上十倍,古往今来对忍自的定义一篇篇浮上心头。
何为忍?忍者,耐也,从心从刃;喻为心上有刃,为使心不伤,故一动不动也。
荀子曰: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是以忍字并非只忍“辱”,更要忍“荣”、忍“欲”。能忍私心者,方能廉洁奉公;能忍诱惑、行为不为性情所乱者,方为大“德”。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君王能忍乐逍遥,十万江山扎稳劳。做官能忍不贪墨,为民造福美名遥。
庄稼人能忍起早贪黑,到秋来收粮阖家喜双眉;读书人能忍铁砚磨穿,待等着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买卖人也得忍,忍得是站在柜台客人高;砍柴的樵夫也得忍,忍的是山中无有虎狼嚎;打鱼的渔夫也得忍,忍的是风平浪静好把鱼虾抄。
故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方能成大事也。
然而何须要忍?
若对一切得失荣辱无动于衷,是非成败漠不关心,何须要忍?
身居高位,功名利禄不能乱心,何须要忍?身居险地,刀斧加身不能乱心,何须要忍?受人恭赞,其心不乱,何须要忍?受人侮辱,其心不乱,何须要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