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皇上可知那李昌现在还在人世,并且他还到了沧州王李哲的管辖之地,隐藏于那金刚寺中!”

“有这等事!包卿家快快讲来!”

包拯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跟仁宗全都说了,这个经过就是陶源四人跟他讲的,一字不漏,仁宗听完大吃一惊,脸也变了色了,浑身上下气的一个劲儿的哆嗦,“好个畜生,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岂能容他!”

包拯一看,皇上果然生气了,他赶紧是趁热打铁,“皇上,光凭微臣的一张嘴,恐怕很难让陛下信服,我这里有四份物证,足以证明此事!”

说着话,包拯一伸手,从怀里把那四封密信掏出来了,双手呈交个仁宗,仁宗颤抖着双手把密信接过,最后控制着情绪把头一封信打开了,展信观瞧,一看,正是李哲的笔记啊,写给高丽国的国王的,仁宗岁数可也是不小了,这么一刺激,眼睛往上一翻,背过气去了,包拯也吓坏了,赶紧俯下身躯,捶打前胸,按人中,在耳边呼唤多时,好半天皇上才醒过来,“哎呀……可气死朕也!”

他是以手锤地,包拯苦劝,皇上这才平息了许多,“没想到,没想到,家门不幸,竟然出此逆子,我岂能容他,包卿家,要是你,你当如何?”

包拯把仁宗扶起来,“皇上,以微臣之见,陛下立刻降旨,可以任命包世荣全权处理此事,但是李哲乃堂堂的王爷,所以还是要龙楼玉审为上啊,可以先让包世荣把李哲押回京城,然后陛下再将其定罪,以儆效尤!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包卿家所言极是!”

包拯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情来,“陛下,臣还有一事,请陛下做主!”

“什么事,尽管讲来!”

“陛下,在我与您介绍沧州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曾提到过两个人,一个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红笔先生孟九宫,还有一个是陈州的老隐士古墓老人谷四方,这两位老侠为了查李哲李昌一案,已经付出了生命,还请皇上恩准,将他们厚葬才是!”

“包卿家所言甚是!那就追封他们二位为忠烈义侠之名,按照我大宋官员之礼下葬!”

“臣谢过皇上!”

刻不容缓啊,仁宗拿起笔来,刷刷点点就写好圣旨,由于长途跋涉的缘故,就没有再派太监前去宣读,拿出一块金牌,意图就在于赋予了包世荣的权利,如朕亲临!又刺上方宝剑一口,有先斩后奏之权!

事情办完了以后,包拯带着所有的东西回到了自己的府里,大家等的也是着急,虽然他们知道包拯亲自出马,定当万无一失!但是时间恐怕不是那么充裕啊!

包拯这么一回来,大家赶紧围拢上来,一看包相爷的脸色,大家都放了心了,一看,大功告成!包拯把进宫面圣的事情跟几个人一说,几个人可是乐坏了,最后包大人看了看玉儿,“玉儿姑娘,你爷爷为国捐躯,我也是身边遗憾,有了皇上的加封,望他在九泉之下能够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