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遥、素空等三人草草的掩埋了德净和尚的尸体。
素空从手腕上摘下了一串檀木佛珠擦了擦放在了德净的坟上,而后便和师侄德怀一起闭目念了一大段的佛经。
肖遥站在一旁等候,虽然听不懂他们二人念得是什么意思,但想来也定是些往生极乐的超度经文。
等得两人念罢了佛经,三人便结伴一道返回紫金镇附近,路上肖遥问及那德净和尚究竟犯了什么戒律,以至于被逐出了少林寺后,素空和德怀两人还要一路追拿。
德怀支支吾吾不肯说,素空和尚却不住的叹气,肖遥知道出家人妄语乃是大戒,两人这般自是有难言的苦衷不便告诉自己,于是也不再多问。
等到了紫金镇外,肖遥准备回到城东客栈稍作歇息,便邀两人同往住宿。
素空和德怀两人拒绝了肖遥的好意,便在镇外就和肖遥作别往西北的八卦山方向去了,想是听了肖遥之前说的那些话,去八卦山游龙门寻门主孙奇胜孙克敌父子俩问个清楚明白,楞伽经和法华经都是少林珍藏宝经,若是因此遗失又或损毁,他二人罪业不小。
肖遥奔波了一夜也略感疲倦,在床上小憩了一会儿,等到东方既白下楼结账时,那掌柜昨晚瞧见银鬃马的缰绳被人拽断,想到自己差点弄丢了客人的宝马,这时生怕肖遥发难,于是并不肯收宿金,肖遥却不肯沾这些小便宜,扔下了几钱银子在柜台上,去马厩里牵了银鬃马骑上了又往九万大山的方向赶去。
第三十二回 九万大山(一)
不日过了长江,肖遥又驾马纵情驰骋了几天,便远远看到一条巍峨的山脉横贯东西一眼竟看不到尽头。
瞧得仔细了,才隐约认出竟然是到了自己住了十几年的武陵山一代了,肖遥自小在武陵山桃花峡中和爷爷灵虚子相依为命,对这武陵山的山道林木,便如自己家的后院一般熟悉,却未曾想到自小生活的山脉,从远处眺望是这般的宏伟壮丽。
又走了些时日这才终于到了武陵山脚下,看着漫山遍野的油桐、杉树,儿时的记忆便都活泛了起来,想到剑宗爷爷说过在骨冢等着自己,便从山脚的镇子上采购了很多的杂货日用,又买了几坛武陵春,委屈了高大神骏的坐骑银鬃当了回担货的行脚。
自己牵着缰绳走在前面,往那武陵山深处走去。
深山中道路崎岖,多亏了银鬃马体壮力健才能够对付着。
肖遥不识得在一些山石树木的表面摩挲,好像在和许久不见的朋友们一一打招呼。
等到了记忆中的骨冢的位置,却再不见往日的尸山骨骸就连破碎的兵刃都没有剩下一柄,丝毫没有了往日骨冢的样貌,要不是刺骨的寒气凌洌依旧肖遥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但是如此记忆深刻的地方又怎么会记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