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战策虽然说的是两军对垒,但是你完全可以把两个打架的人看成两支军队。不过这两支军队已经战斗到最后了,所以人数非常少,一边只剩下一个人。
当两个人之间的战斗,可以决定全局最后胜负的时候,两军对垒就还原成武林高手之间的对决,也是熊储研究兵书战策的根本目的。
一个人对兵法谋略融会贯通以后,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熊储出现在永庆寺门口开始,他的一举一动其实都符合兵法上的要诀。
首先在言辞上激怒悟能大师,甚至想把整个十八棍僧都激怒。让他们怒不可遏,最好是暴跳如雷。
事实证明,熊储利用自己胡搅蛮缠、倒打一耙的言辞,实现了激怒敌人的第一步计划,符合兵法“怒而挠之”。
通俗来说,就是你越生气,我就越要撩拨你,让你彻底心神不宁,最后举止失措。
随后把霍连山和熊开山这两个配角搬出来,两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自然能够博得四周观众的同情,同时让和尚们产生了轻敌的情绪。刚好符合兵法“卑而骄之”,也就是所谓的骄兵之计。
哀兵必胜,骄兵必败。不外如是。
弘明和尚挺身而出,本来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而且也不是原来约斗熊储的计划内容。不过是想掂量掂量熊开山究竟有什么能耐,竟敢狂妄地宣称砸死了段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弘明和尚完全没有做好决死一战的准备。因为他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武林中“初次见面,切磋一番”的层面上,更多的是想考较一下熊开山这个小屁孩。
让敌人为了一个眼前的小目标,彻底改变原定的计划,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利而诱之”。
可是,熊开山和苗三冠知道自己现在面临的局面非常危险,随时都有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能,因为洛阳福王和朝廷之间已经达成默契,马上就要对九道山庄动手了。
彻底击破一路,然后全力以赴回援九道山庄,这才是熊储和苗三冠的指导思想,所以一旦出手就必然是全力一击。
有心算无心,熊开山两锤砸死弘明和尚,彻底打了十八棍僧一个措手不及。
一个人措手不及要丢命,一群人措手不及就要乱套。这就到了兵法所说“乱而取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