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我绝对不会帮助戚继光造大船,而是造小船。只要倭寇存在一天,朝廷就不能禁海。虽然倭寇杀了数万百姓,但也没有朝廷禁海令死的人多。多少渔村都全部死绝了,这就是大明朝干的好事。”
这番话不是徐风贤说的,而是他向熊储转述祖父临死之前的遗言。
熊储当然能够听出这番包含的巨大悲愤,还有一种死不瞑目的巨大遗憾。
“徐大人,朝廷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情,所以我们才需要补救。现在葡萄牙、荷兰、英国的那些海贼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我需要你们造船,越大越好,越快越好。”
熊储看着江面上一艘崭新的三桅大船,语气有些急迫,透露出无限的焦虑。
徐风贤接近六十岁了,下颌的一把胡须随风飘动,但显得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主公,这是个事情着急也没用。如果真要建造大船,那就必须在大海边上才行。在江边上造船,大不了。”
“主公请看,这是一艘炮舰就已经到了极限,而且还不能满载,否则就要搁浅。这一艘是我祖父当年准备给戚继光修建的坐舰,可惜那个时候没有铁檀木、就更别说金丝檀木和紫檀木了,最后没有实现。”
“现在不一样了,两万多人进山伐木,然后顺流飘下来,所以我才决定首先建造这一艘一千八百料的战船,算是安慰祖父大人的在天之灵。”
“这是结合了葡萄牙、广东船、福船的优点,祖父大人亲自设计的一款新船。全长二十四丈,干舷最大宽度八丈四尺八寸,尖底方头鱼尾。不仅速度快,而且船底有二十四密舱,轻易不会沉没。”
“干舷最下面的一层,一共有十六门五寸口的红衣大炮,每一门加上炮车都是三千六百斤,射程五里十七步。其中船头安装两门,两侧分别安装七门。只要能够打中敌船,就可以直接摧毁。”
“干舷第二层,一共安装有二十四门四寸口的红衣大炮,每一门加上炮车都是一千二百斤,射程四里三十九步。其中船头安装两门,两侧分别安装十一门。第一层和第二层火炮是专门为海战准备的。”
“甲板上布置了三十二门近程虎蹲炮,还有特制的火箭、弩箭,这是为近战准备的兵器。这些装备在海战中一般不会用上,但是在这条江里面打击两岸的敌人,那就可以派上用场。”
熊储顺着徐风贤的右手看去,这才发现船头突然出现了四个炮口,而且炮管都伸出来了,分为上下两层排列,黑魆魆的炮口让人不寒而立。
“原来这些炮口平时是封闭的啊?”熊储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徐风贤笑道:“那是当然了。在海上风浪很大,如果没有敌人的话,就把炮口封闭起来,一方面可以防风浪,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航速。当然,这艘战船能够发挥威力,最关键的还是要感谢孟凡大人。”
熊储知道所谓的孟凡大人,就是那个邪门道士孟凡:“徐大人,你造船怎么和那个邪门道士有关系呢?据我所知,那个家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