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页

用骑兵进攻坚固的营寨,本来就不符合战术要求。

损失了接近八百人没有得到尺寸之功,金光祖知道凭借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撼动对面的敌人,求援成为必然选择。

金光祖发出求援信号之后,命令部队后撤三里安营扎寨。

敌不动我不动。汤达始终躲在营寨里面,没有出来骚扰金光祖。

敌人没有出来骚扰,让金光祖产生了一个错觉:“让自己平平安安的把营寨建立起来,说明敌人的兵力肯定不多。毫无疑问,他们就是要在这里拖延时间,好掩护大部队逃跑。”

没想到一直等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援军却始终没到,金光祖就有些沉不住气了。

敌人的援军不到,自己的诱敌任务就无法完成。所以金光祖在自己营地急得跳脚,汤达同样在营地里急得直转圈圈。

援军不来,并不是不想来,而是因为另外的变故。

战争不是一方想如何就能如何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双方主将的战略策划能力,还有战略指导思想。

阿济格的确接到了金光祖的求援消息,而且立即做出了战术调整。

此次率领大军南下荆襄之地,阿济格希望一战而竟全功,而且所有的战术计划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

达尔罕作为另一路先锋,他的第一个作战目标就是夺回宜城县,然后在沈志祥残部的协同之下,沿着汉水东岸南下,一鼓作气拿下承天府。

达尔罕率领八千蒙古精骑,趁着敌人全军出动攻打襄阳城,偷袭宜城县成功,和东面的沈志祥“胜利会师”,完成了第一步作战任务。

金光祖拼命追击李来亨和汤达的时候,达尔罕和沈志祥已经率部南下,在承天府东北方向的显陵遭到了敌人的顽强阻击。

数十门红夷大炮不要命的轰击,让沈志祥担纲主攻的一万五千步军目前寸步难行,达尔罕准备利用八千精骑突袭承天府内城的计划,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变成了泡影。

恰在此时,金光祖被挡在胡集镇北面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