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好几年过去了。
在赵观和凌昊天心底深处,都盼望着有这样的一天,有这样的一幕:
一日凌昊天在南方办事时,收到了一张纸条,那是赵观的字迹,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快回家。”
凌昊天生怕父母有事,立即动身赶回虎山。他快步走在虎山的深林之中,忽然感到归心似箭。那时已是傍晚,远处家门已隐约可见。他看到门外灯下似乎站了一个人。那是谁?是娘在等他么?是爹么?他加快了脚步,才到门口,便见一人站在门外,翘首盼望,脸带笑容。
凌昊天呆在当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听她轻轻地道:“你回来了。”
凌昊天走上前去,也道:“你回来了。”
他们微笑着,双手互握,并肩走进屋中,好似从未分别过一般,好似他们还是当年那两个天真无忧的少年少女,一同在后山练完剑相偕归来一般。
时光岁月能在许多事物上留下痕迹,能替人的容颜添上皱纹白发,但是在有情人的心中,却只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全书完)
后记 我为什么写赵观和凌昊天
缘起
《多情浪子痴情侠》这部长篇武侠小说是我用了将近八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写成的。这部作品很幸运地赢得了二零零六新武侠小说大赛的首奖“中华武魂”,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意外,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外加几分运气的结果。
我自幼爱读金庸,小学时已将金庸全套作品熟读过好几遍。跟许多其他作者一样,提笔写武侠是因为金庸封笔了,反复阅读几套有限的作品实在不过瘾,只好自己也来编个故事,将这武侠之梦继续作下去。开始写这本小说是在一九九八年,那时我刚结婚,随着先生去伦敦住了一年。那一年中我没有工作,整天窝在小公寓里闲得慌,就抱着手提电脑专心写武侠小说,本书大部分的情节都是在那一年中写出来的。一九九九年回到香港,重归工作繁重的投资银行,一忙起来往往没日没夜的,只能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地写下去。当时写这书只是本着好玩的心,对于出版得奖什么的完全没抱任何期望,往往在历史书上看到或在生活中见到了什么有趣的人事物,就信手拈来写到书里去了。我原本喜爱写作,写武侠时有如边写边做梦,乐在其中,当成是工作之余的小小消遣。
初稿完成大约是在二零零零年四月左右,搁了一阵子,到二零零二年放产假期间才又重新改稿。那时曾将稿子送去几家出版社,得知出版长篇武侠小说的可能性极低,也就放弃了。直到二零零五年底的一个晚上,我在家中整理计算机档案,无意中打开了这本书的旧稿,闲着无事,开始阅读。没想到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书很长,我一晚接一晚地读,边看边改,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整本书看完了。我真没想到自己几年前写的东西竟会如此吸引我、感动我,让我欲罢不能。这唤醒了我长久以来对武侠创作的梦,也给了我多一点点的信心。我强烈地感觉到:是时候了,我该让赵观、凌昊天、郑宝安这些人活起来,走出去;他们该走出文稿,跳出我多年未开的文本文件,活生生地去面对读者了。如果这篇小说能感动我,我多么希望它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感动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