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往前走了几步之后,顾采又道:“这么多桃子都没有要,不吃未免可惜,三哥,咱们摘它几个尝尝鲜如何?”
听了顾采玉的话,杨易还未回答,便听到一人说道:“想吃桃子?那得先付桃钱!”
两人循声望去,发现声音从附近的一个茅草庵中传来。
这茅草庵搭建在桃林靠近小路的附近,又小又矮又被桃林掩映,若是不留心,还未必一眼看得到。
只听得窸窸窣窣一阵声音响起,从茅草庵里钻出来一位青衫老人来,此人身高不足五尺,乱须洒胸,长发披肩,一身衣服皱皱巴巴,很是不修边幅。
他从茅草庵里钻出之后,看了看杨易与顾采玉,笑道:“两位想要吃桃?这倒也容易,只是须得给老夫一点桃钱。”
顾采玉笑道:“桃钱?你这桃子多少钱一斤?”
她伸手从袖中摸出一块碎银,轻轻抛向长须老人,“这块银子应该够买几个桃子了罢?”
长须老人伸手将碎银接住,笑道:“小姑娘搞错了一件事,老夫说的桃钱却不是银钱。”
顾采玉问道:“不是银钱却是什么东西?”
长须老人笑道:“我这桃林距今为止已有三千余年,这三千年来的规矩却是从未改变,若想吃桃,就得拿诗词来换。”
顾采玉奇道:“那诗词来换?”
长须老人笑道:“老夫最喜人间诗词,若想吃桃,就得拿诗词来换,诗做的好,那就吃好桃子,做的差,那就吃一般的桃儿。”
顾采玉问道:“你这桃儿难道滋味还都不相同?”
长须老人道:“那是自然。”他指着身边几颗桃树说道:“南边这些桃子那是三十年前所种,虽然已经结果,但滋味只是比寻常桃儿好上那么几分,虽然还算是可口,但却无大用。”
顾采玉问道:“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