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果然,岳不群紧接着道:“如若我全真日后有所成就,左兄今日献策当属首功!”

左冷禅神情一滞,心头暗叹,苦矣……只此一句,自己怂恿岳不群造反这罪魁祸首的奸佞之名怕是逃不掉了!

历史证明,凡是劝主上造反者,造反没成功时被旧朝恨得牙痒痒,罪名比主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造反成功,主上坐了天下,又反过来被主上深深忌惮,终是难逃一死!

不过,左冷禅心下忿忿,不是所有起兵的大首领最后都能坐上皇帝位,笑到最后的反而可能只是其属下某人……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明廷开国之祖朱元璋,原本只是明教区区一坛主,最终还不是干掉明教教主,坐上皇帝宝座。

纵然英雄一世,纵横无敌如楚霸王项羽,最终还不是栽在了刘邦手中?

只要岳不群许他独当一面,手握一军,最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这也是他忍辱负重的信念所在!

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照不宣

封不平返回正堂之时,恰逢左冷禅面色凝重的从偏厅出来,并通知说教主召见定闲。

看着定闲前往偏厅的背影,封不平不由暗暗疑惑,不是应该先召见玉音子,商议借助泰山派的势力,控制山东沿海港口,接应台湾水师登陆么?

怎么反而先召见定闲呢?

恒山派尽是女尼,又信奉佛门观世音,绝不会参与军队厮杀,在起兵后能有什么用?

若说战阵厮杀,当属嵩山一脉弟子最为如鱼得水,沉重阔剑大开大合,几类大砍刀,再披上精良铁甲,各个都是冷兵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好手,更兼有左冷禅这等智勇双全、威望崇高的统帅,建功立业不在话下。

当然,岳不群绝不会允许左冷禅仍旧掌控所有的嵩山弟子,只允许他从嵩山千余精锐弟子中挑出三百人作为心腹亲信,再向他提供足够的兵器甲胄、马匹粮食,命他借助从前嵩山派的金钱和人脉,在河南招募一万大军,攻占开封城,杀死城内藩王周王,以示反明决心。

刚刚左冷禅之所以脸色凝重,并非是在犹豫是否杀死藩王,彻底绝了与明廷讲和之路,而是在思索如何挑选三百亲信弟子,他们可是今后他麾下大军的核心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