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落后二人半个身位的独孤伽罗,瞧着史万岁的剑法,亦不禁美眸发亮,却又疑惑道:“万岁的剑法确是气势森严,但似乎与裴兄的剑法并非同一路数?”
石之轩大言不惭道:“此剑法唤作【嵩阳剑法】,原本分长短内外共一十九路,乃是本门五大剑法流派之一,主修重剑阔剑,刚猛无俦,最适合战阵杀伐。在下也是考虑到万岁将来很可能南征北战,终生难离沙场,这才因材施教……”
“哦?”杨坚惊奇一声,似有意似无意地问道:“裴兄师门竟有五大剑法流派,这可少见得很?”
石之轩微笑道:“五派剑法各擅胜场,以嵩山、泰山、华山、恒山、衡山此五岳为名,传承多寡,不一而足。后辈弟子学艺之时,各取所需,但最终能有多大成就,亦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凭造化罢了!”
杨坚微微颔首,并未再追问下去,否则就太过刻意了,但暗里却搜索枯肠,将自家所知的门派一一回顾,看看是否有符合条件的。
石之轩给勾起有关全真和五岳武功的回忆,亦不禁浮想联翩。
在武技招式上,前世与今世完全是两个极端。
前世受限于天地元气的稀薄和惰性,不仅练气艰难,真气积累和恢复缓慢,而且劲气外放离体后,更难以及远,消散极快。
因而鲜有人能够修炼至内劲外放的程度不说,即使达到内劲外放程度的一派掌门,亦因劲气外放出离体的远程攻击极其耗费真元,威力与消耗也不成正比,更遑论将精神融入真气,远远的施展气机感应?
所以绝大多数武者都不得不将心思聚集在招式的精妙与否上,青睐于近身搏击,由此各门各派不约而同的穷竭智力,创造和锤炼出无数奇招妙式。
可惜,恰如唐诗宋词之后,元明清三代再无此创造的诗词巅峰时代一般,武林中的各门各派在创造招式的大浪潮过去之后,后辈弟子亦不免落入坐享先辈遗泽,一代不如一代的窘境。
不怪风清扬老是鄙夷五岳弟子说:“五岳剑派中各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能自出机抒,能成大诗人么?”
可惜,即使风清扬此等能够脱出【独孤九剑】藩篱的高明人物,亦不免为眼界所限,不知武技招式,终究有其极限。
在普及了气机感应的武林,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再不足为凭!
这无关乎内劲的高低,仅是时移世易,技击方式随环境不同而演化的层次性差异。
天龙的内力或许普遍比笑傲高出不止一个层次,隔空而发的掌力、拳劲、剑气等远攻劲气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