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必然存在,则主体不可避免地受到客体环境影响,能够认识到客体环境对主体影响,便是元神发动。寻找到主体与客体环境间的良好相处方式,便是神炁合抱。
用于身心之中,便是生命本身具备自我调节功能,以及健全的运行状态。用于身心之外,便是洞悉造化,能够适应一切外在环境,随缘应机而变。
所以,非是人为驱使神炁合抱,乃是神炁先天自然合抱。并非人要刻意性命双修,而是性命先天自然两全。实因后天食水谷荤素而育成肉身,见七情六欲而壮大识神,致使神炁两分、性命不全。
丹道修行,务求清静以显现元神,虚无以澄澈元炁,不执不忘、不守不失,神炁还转,则金丹不远矣。
第32章 丹剑
“说是不远,却是难如千沟万壑、九转登天啊。”
玄微子离定静坐,心中感叹一句,神炁自然与外物交感,眼界豁然开朗,天地万物都变得清晰透彻起来。
稍一凝神,石室墙壁恍若无物,元神感应轻而易举的穿透过去。
其实“穿透”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木石墙壁也是万物之一,玄微子如今是以元神与外物感通,剥除物碍,天地万物呈现在元神之前,照见自如。
这便是“天眼”。
道法中所谓“天眼”,其实就是元神观物无碍的感应之功,与视力无关,倒是与这个世界的预言法术有几分相似之处。传闻道家仙真以天眼观物,心念一起便可灵台远见,不仅仅是超越方位与距离,甚至能照见过去未来,立身处世趋吉避凶,这又涉及到推演之功了。
至于更高一层,能观云望气,察知世事因果流变,明晰人心好恶所欲,甚至扭转兴亡大势。境界至此就不是靠修行能够达到的了,而是要通晓人间事理、名利得失、物类演化、天象地文。
古人说得很玄,不过在玄微子看来倒是容易理解——包括天眼在内的许多高深道法,是需要靠广泛阅历和深入参与才能领悟的。传说上古轩辕黄帝,且战且修仙,修行既是调摄自我身心,也是参与社会治理与制度变迁的过程。
视一人如一国,五脏六腑如君相将官,各有职司。视一国如一人,君民舟水互合相依,命祚长久。
天眼一开,小城堡周遭一带如内景所见。那并不是任何一个方向的视线,而是超出常人知觉感官能力的“普照”,比心灵异能中的“全域视野”还要有用得多。
“嗯……既有‘灵光视域’和‘侦测魔法’,也有‘真知术’的效果。似乎还有‘防御预知’、‘战斗预知’和‘攻击预知’?聊胜于无吧。话说回来,怎么全是预言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