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弈终于回来了,他喘着呼吸,感觉自己就想离开池水的鱼,快要死了。有这个足够病弱的身体,他真的迟早要完。
要完成任务!
在心底发出了无能怒吼,他就腿软地瘫倒在地,幸好被眼疾手快地张氏扶住了。
她瞧着继子虚弱的模样,心疼地说道:“原来你在后边,怎么出了这么多汗?现在才回来,郎君也不等等你?”
沈弈欲哭无泪,刚刚沈仲行嫌弃他速度慢,抛弃了他,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还没等他诉苦,才去后院的沈仲行就奇迹般出现,手上还有一个破旧的小木箱。
他瞅了沈弈一眼,无情说道:“走。”
原来蜂蜜的代价这么大,沈弈此刻只想双眼一闭,晕过去,当然最终还是成功地又上路了。
再次回到记忆中的地方,发现蜂巢还在,沈弈松了一口气,然后看着沈仲行从小木箱里取出了三样东西,来到这里已经有一个半月的沈弈辨认出那是艾条、蛇皮袋和火折子。
沈仲行虽然不知道养蜜蜂,但是他曾经跟沈大山去抓过,所以也懂得怎么收蜂。他此刻和沈弈身上都穿着草衣,尽量避免被蛰。
然后找到蜜蜂生活的岩洞以后,两人找了一下这个岩洞有没有其他出口或者缝隙,要是有用泥巴把它们全部堵死,最后留一个小口。
在准备工作做完,沈仲行把艾条占燃后,伸入洞中,过二十分钟左右,洞中有出现了大量烟雾。出现时他停止了送烟,然后让沈弈把蛇皮袋放在洞口处,过了一会里面的蜜蜂全部进入到袋子里面。(注4)
他见里面没有了动静,就让沈弈收住了手,然后取出岩洞里的蜂巢,还不少,有四个拳头大小,把它保存好了,两人就下山回家。
一切差不多做完了,沈仲行才有功夫向沈弈说道:“原本春月蜂盛,一窠只留一王,其余摘之就好了,不过我们也等不到春天了,不知道现在取行不行,等会我问一下阿爹。”
沈弈感叹道:“祖父看到我们给他搞了一个好玩意,应该会很高兴吧!”
“会的。”
沈仲行对他阿爹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父子俩相视一笑,迎着夕阳的余晖,山路上照下了一大一小的身影。
第12章 读书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之间,临近深秋。
沈弈也在沈家书房待了有一个星期,因为沈伯言每日除了沐休,都需要去县城,所以书屋在这期间也成了他一个人的天堂。
如今既然选择踏上科举之路,沈弈也恢复起了之前在寺庙明镜给他制定的一天学习过程:每日接近辰时(7点)起床,到点了就去书屋温书。
沈弈并不是喜欢读书的性子,所以他的读书方式有一些特别,因为有一目十行的技能,所以他记书快,但他并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在喜欢独观其大略。在背完的前提后,再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注1)
然后学习到下午的酉时(五点),这一天的功课大概完成,但还没有结束,因为科举除了书籍的知识,还需要有一手好字。如果写狗爬字,那即便你有惊世绝学,也无济于事。
沈弈虽然并不是真的天才,但他的书法是由在寺庙时,他的师父一笔一画抓着他的手从小练字练出来的。以致于那时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都在写字。怎么写?手指为笔,被里为纸。日复一日,被里都给划破了。(注2)
所以当沈伯言原本还比较担心沈弈的字,直到一次晚上的教导,发现他能写出一手不下于自己的字,有几分笔致圆润、外柔内刚的书法小楷时,大感惊讶,也因此毫不留情地让他每日傍晚练习二个小时,时间也到了戌时(七点)。
到了这个点,就可以吃饭和沈家人一起休息一会。然后就要被沈伯言教授新的内容,这一步不需要看书了,需要听。
在从县衙带回的油灯下,沈弈到了亥时(九点)回屋,还有最后一步,就是练武,虽然现在没有需要的地方,但他的身体在日积月累练武下也有一定恢复效果。直到晚上十点沈弈才能安稳入睡。
日复一日这样,确实有一些枯燥无味,但沈弈也会从中发现乐趣,就如《三字经》里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等。
他发现历朝历代对于科举学习的过程虽不尽相同,但经过上千年,现人也总结出了三个阶段:四至十四岁,为“十年诵读”阶段,背诵理解基础经典;十四至二十四岁,为“十年讲贯”阶段,读诵研究、思考发挥;二十四至三十四岁,为“十年涉猎”阶段,广览群书、锤炼能力,总为“三十年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