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中秀才的难易与各县的学风密切相关,每个县的秀才都有定额,大县三四十名,中县二十余名,小县十余名。

像善化县就是小县,渭朝初年倒是好中,文风略通即可,这些年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可过了院试这一关,就是“士”阶层了,对于多数贫寒的考生来说,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难怪他们会费尽心思。

沈弈不用和这么多人挤队伍,因衙门有小吏喊道:“提坐堂号之人,来我前入场!”

他与韩卫走过去时,可是吸引许多人目光,与之前县试、府试不同,参加院试的学子少有如他们一般年幼,多为弱冠或而立之人,其中还掺杂些许白发苍苍的老者。

两人目不斜视,先让军士上手检查,此时沈弈早已麻木,也不觉得不自在。

查完,没问题后,在小吏带路下进入考场内门。

内门有数张木桌,每张木桌后都有两位书吏,他们的面前是厚厚的一打点名簿,每人名下详注籍贯、年岁、面貌、三代履历,都是提前经过认保廪生保戳,或须亲笔签押的。

这正式决定秀才资格的院试特别严格,从身份核验角度,每一名考生除了自己要找一名廪生当担保人之外,还要由所在县的教谕再派一名担保人。等到考试日点名的时候,要由学政和这两名担保人共同确认自己的身份,以防出现冒名顶替等作弊的行为。

首先沈弈拿出自己的路引即是身份证明,检查的书吏会点名薄核对,检查后考生将自己的考引交给衙役,确认无误后,初检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