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除此之外,五十五名新进生员中,也只有十人能进府学,院试排名靠前者,可以优先挑选自己去府学还是县学。

禀膳生受朝廷供养,每人每给廪米六斗,每年还发廪饩银四两,是其他两者所不能比拟的。

作为院案首沈弈理所应当选择文风更盛的府学,同窗韩卫院试考中第十八名,前日拜入何知府的门中,在对方指导下,卡在最后一名进府学。

不过考中秀才并非就能颐养天年,就如沈弈进县学时听闻的,他以后还要接受学政岁考。

学政三年一任,到任后第一年组织岁考,除了四书五经文章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还有策论。

考到一等者,可以增补为国家供养的廪膳生,二等以上给予奖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降级,蓝衫改着青衫更有用戒尺戒板打手心,六等要黜革秀才头衔。“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就是这么来的。

方桥上任没有满一年,岁考是冬日进行,也就是说今年这批新进生员下半年就要进行岁考。

没急着惆怅,沈弈入学礼毕后,还有一笔大支出等着他,此笔银子围绕着“酬谢”展开。

酬谢提供食宿的客栈掌柜、酬谢担保人与教谕、酬谢到家中报喜的人、酬谢塾师、设宴招待邻里亲友……这笔银子大抵能达到五十两。

当然回礼也更高,按往年普通生员就收回礼七十两,沈弈这“小三元”的头衔下,恐怕还要翻几倍,也是渭朝初期读书人少,所沾上的光。

除此之外,新进生员还能乘轿回家谒祖先、拜尊长,随后要出门拜从先受业过的各位老师。

还有一个特殊的奖励,渭朝民间的房屋建筑风俗认为,百姓各家的房屋高度必须相同,不可高出四邻,要不然在风水上有害于四邻。

乡村常因此而引发邻里纠纷,但是,如果某户人家出了秀才,那么他家的房屋就可以比别人家高出三寸,这三寸的高度就是秀才为其家族光耀门楣的具体表现。总之也是能风光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