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三河四城格局的延陵布有别致的小街小巷,城城相叠,环环相套。还是渭朝少有的城河相依,河抱古城。

行至白云渡,河面上布满各具特色的龙舟,既有须眉通真翘首前视的龙头,又有鱼形反翘的龙尾,逐渐形成了东门的大青龙、小青龙,西门的金龙、白龙,北门的乌龙,城内的五色龙。

五月端午节,在善化县时,沈弈就曾听闻潭州府举行的龙舟竞渡,一直不得而见,没想到在这里看见,比想象中的更为壮观,热闹。

听闲人介绍,本任延陵府知府很支持龙舟竞渡,发布政令,每只龙舟允许支取浒墅关税十余两。

但一艘龙舟耗费远不止十两,是“一舟费已倍千金”。岸上同时还有云车戏,与龙舟遥相呼应,热闹非凡。到夜间还有夜龙船,供玩耍,有趣得很。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眼花缭乱的民间娱乐,没有让沈弈忘记此行的任务,他是来寻书院的。

“一看公子便是个读书人,咱们延陵出的最多的便是进士郎!”闲人自豪地说道。

延陵号称东南儒学之盛,不仅科第兴盛,且文风斐然。

民间私塾、义学、社学遍布城乡,书院发展繁荣,城乡子弟读书蔚然成风。光是沈弈走着一段路,多多少少不说上千也有成百穿着青衫的读书人。

除了私学,还有官学。

一为衙门办立的府学等,二是私学举办者把书院捐给衙门,以学舍入官,可以谋得一官半职。

渭朝的书院有一定的学术自由,不会强迫自愿讲学的学术机构,变成为朝廷养士的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