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正巧,排在余恺庆后的考生,是出自他们房中。

易经一房的四位也在场,很是收获了一番同情的目光,渭朝研读易经的学子不在少数,要不然也不会有五房专门批改他们的卷子。由此易经五房出的学子往年常居于高处,但易经一房此次会试却大大不如从前,面前显露出来的高排名学子竟只有余恺庆一人,并且刚刚被罢黜了。

莫老翰林不动如山,面上瞧不出任何神色,老神在在的。邓湖在三位阅卷官在资质最深,他心急如焚地拿过余恺庆的文章,看过内容直直愣了一下,是莫老翰林看过沈弈的后再看的那一篇,时也命也啊。

三月二日,填甲榜,也称正榜。

从第六名开始填,第六名到第十八名的名次决定权主要还是在主考官手中,然而五经魁便得由众人一起商量了,同考官有权力反驳主考官选定的经魁,最终选出来的经魁必定是大家皆认同的试卷,毕竟同考官肯定更希望经魁能从自己的那一房出来,因此这一步又少不了一些明争暗斗了。

“文章平整有序,但相比之下太过于古板,本官觉得将此放在四名甚为不妥,应当挪至六名。”

“万万不可,本官反而认为,第四恰好,圣人有言”

“”

他们说得口干舌燥,在一片硝烟中,易经一房显得尤为安静。众人脑海虽有疑惑,但也不多,想来除了房中考的好的考生不多以外,也是他们的同考官是莫老翰林的缘故。

莫老翰林出了名的不喜争,连带着手底下的三位阅卷官也不参与辩驳。

有人感到少了对手窃喜的同时,也有其余易经四房恨铁不成钢的气愤,他们这般骂仗为了能让易经考生名列前茅,而盟友却在摸鱼!但他们也说不得,莫老翰林在十六位同考官中不是官位最高的,但在文人中名望最高,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