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评卷官会在卷子上画“o”或“x”,“o”越多,则最终名次会更高。

但在已经决定了前几名是谁的情况下,这些剩下的卷子的排名顺序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们也只会被粗略地浏览一遍。

于是乎,很快读卷官将评好分的卷子分为上一等和次二等,分好后,阁老便收取上一等试卷,判为二甲,次二等判三甲。

等到三月二十二日辰时,渭帝来到文华殿。

“陛下驾到。”

随着渭帝身旁随行的总管公公出现,在文华殿等待多时的众位官员由三位大学士打头,立即跪拜在地行礼。

“众卿平身。”

渭帝端坐在首席上,他寒暄了几句,说了几声他们辛苦的话语,众官皆表现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过了这步后,例行的由读卷官至御前跪读昨日选择好的十二篇文章。

在读卷官极具历史浓厚沉淀的声音中,一篇篇妙语连珠的策问文章飘至众官的耳边,其中的善恶品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考量。

不过,最后能决定他们的命运的人唯有渭帝一人。

这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尚未发一语,也没有人敢直视天颜,瞧瞧他现在是何表情。

朗读完毕后,司礼监官接卷放至御案,再由下一个读卷官朗读下一份试卷。

依照顺序,最先读的三份试卷是阁老预先判为一甲的试卷,读毕三卷后,除非渭帝下令继续读卷,否则剩下的读卷官则会把直接让司礼监官依次接卷,全放在御案上。

当前面三卷念完,读卷官停了停,等侯着渭帝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