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第一甲第三名沈弈。”

“第一甲第三名沈弈。”

一切尘埃落定,备受关注的沈弈最终成了探花郎,令人大失所望。

当事人的内心如何想的,没有人知道。

但他们都为此遗憾。

在指引,沈弈出列,跪在殿中道路的左边靠后的位置。

前三甲的唱名都是三次,目的是让到场的王公大臣都能听清楚,以显示皇恩浩荡。

后面的宣读程序就从略了,一般只是读:“第二甲第一名某某等若干名”、“第三甲第一名某某等若干名”,二三甲进士均不需要出列。

唱名完毕,丹陛下开始奏乐。

司仪官宣布新科进士行礼,三鼎甲于殿前,殿外诸进士再谢,向渭帝行三跪九叩礼,以此谢皇恩,然后站到殿内两旁。

按照非正式的通行惯例,同乡有参加殿试的,传胪当日,有在场的朝臣必须携带荷包忠孝带一同前往,侯听宣唱及第名单。

忠孝带,一曰风带,又曰佩帉,视常用之带,微阔而短。素巾,亦曰手巾,行装必佩之。蒙古松文清公筠谓国初以荷包储食物,以佩帉代马络带者。而满洲震载亭大令钧辨其説,谓闻之前辈,以为马上缚贼之用,凡随扈仓猝有突仪卫者,无绳索,则以此缚之,盖备不虞之用耳。或曰,如以获罪赐尽,仓猝无帛,则以此带代之,故曰忠孝。

那时,如果同乡有人在殿试中进入前十名,那么,他们一般就会被引见面圣,向渭帝参拜谢恩。

按照渭朝的礼仪规制,参拜渭帝的人都必须佩戴荷包忠孝带。

所以,朝臣们携带提前备好的荷包忠孝带,与参加殿试者同往,一旦传胪时有同乡进入前十名,在被引见前,他们会将备好的荷包忠孝带交其佩戴,如此,则不至唐突,方合乎礼仪。

当然,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可以看出清人同乡的重要、同乡之谊的亲密。

在殿上与沈弈同出于潭州府的朝臣有三位,按规矩是官位最大白熙替沈弈系上忠孝带,他也是如此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