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风俗啥的,实在是规模太大了。
先是招募的工人,全都舍不得离开正在成长的温室果蔬,她得负责人家吃喝吧,其次是好多今年远道而来这边的汉族男女,不知道怎么的,就默认了她这个农场是个聚会的好地方,天天都有人提着东西来拜访。
加上关年年一点点懒,就成了大过年的,她在屋里悠闲聊天,灶间的活儿和接待的活儿都有人帮着做了,她特地买了一头羊一头猪,一半已经冻起来了,还有一半做菜用不完,剩余不是腌就是熏。
那么多人动手,饺子可以说包了半天都几千个了。
吃饭的时候位置还不太够,有位置的坐位置,没位置的蹲着或者来个木墩子,要么就站着,三十来个人嘻嘻哈哈的吃了一顿热闹饭,还约好了,晚上六点半,在这边举办个篝火晚会。
关年年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搭建了很高的木柴堆,然后木柴堆附近摆了桌子,因为没下雪,也就没搞遮盖的棚子,哪怕是这样,也忙活了他们半天,但他们就是乐此不疲。
篝火晚会,载歌载舞,这边的热闹,一直传到了镇上去,有那在自家三两个人过得没滋味的,也凑过来搭伙。
结果就发现,餐桌上居然有不限量的果汁和酒水,哇呀,那股劲儿上来,呼朋唤友的,到晚上十点的时候,关年年发现周围的人不下百人。
要么有人说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习惯好呢,一说上节目,谁都能唱两句跳两下,哪怕跳得不够好,人家就是有股自信在其中。
篝火后半夜才慢慢小了,此刻大家都已经一起守岁,也整理了草地上的残局,只有几个酒量好的还没分出胜负。
关年年左边是丈夫墨岩,右边是儿子墨一关,左拥右抱的,在热闹的环境里也品出一股温馨的味儿。
“妈妈,我是又长大了一岁吗?”
是啊,八七年了,孩子满五岁了,自己也本命年了,时间是真的过得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