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各代要鼓励生产,还不如像朱元璋一样,给出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本人封赏扬名,然后画成故事传扬出去,刺激更多人去生产和创新,进行良性循环】

难得被夸奖的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

没错,他出生底层,他最懂老百姓的心思。

什么荣耀家族,荣耀乡里,都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

百姓试错成本低,能活着就已经很艰难了,能让自己多一条活路、让自己活得更好,才会主动去接受去学习。

他听着天幕上讲述的用实在的封赏和名字来刺激生产创新,不由地看向大臣们。

大臣们被朱元璋最近的阴晴不定吓得不轻,一个个被看得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却不知朱元璋根本没想他们,而是在想大臣们家中的女眷。

小小的物资封赏对百姓有用,但是对已经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官宦人家的确没有任何吸引力。

那么富贵人家喜欢什么?

名。

假如某位富贵人家的女眷也做出新式纺织机,他让人把那女子的事迹画成书籍,传遍大明天下,并且特意说明是出自某某家族,整个家族还能无动于衷吗?

“天幕主意不错。”朱元璋缓缓开口,看着大臣们竖起耳朵紧张地听着,自己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这大明变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