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嬴政十五岁加冠礼,岂不是能与成王相提并论。
因为这缘故,朝廷上儒家的大臣对于他加冠的态度有点微妙。
不过,现在秦国朝廷上儒家能占一席之地,都是因为嬴政看重儒家的缘故,别以为他们都是迂腐的酸儒,在战国末年无论是哪一家都不会出死读书的人物,特别是有政治理想的,秦国是法家大国没错,但谁说儒家没有成为秦国大家的梦想?在沉寂了这么多年之后竟然有秦国的君主愿意重用他们,简直就是难得一见的好机会。
不管心中怎么想,表面上,他们是大力支持嬴政加冠的,甚至还能给他找出提前加冠的理由,要不是因为读书人说话不能太过谄媚,而他们也算有自己的学术坚持,说不定都能将出嬴政才华堪比成王这种话来。
大臣的支持只是一个方面,不管怎么说,现在在朝廷上主掌政事的还是吕不韦,他甚至还有一个“仲父”的名头,想要让嬴政亲政,他的态度,才是最关键的。
此事能够促成,少不得吕不韦的功劳。
很长一段时间内,秦国上下到处涌现有关少年秦王天资卓越的传闻,不仅朝廷上的大臣知道了嬴政的聪明才智,就算是民间的百姓也津津乐道,他们都相信,秦国在各国都走向衰败的节骨眼上出现了这样一位王者,是他们从中兴时期再度重回巅峰的开始。
对此,叶孤城不置可否,只是在进入灞下学宫时,听见有学子就嬴政的才能是否配得上传闻而大肆讨论。
他们并不知道,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瑰宝的灞下学宫在建立之初就有嬴政的一份力,否则,估计会把这位天资聪颖的王者吹上天。
受到了外界的强力关注,嬴政本人却没有任何不安,对他来说,加冠是迟早会到来的一天,加冠之后做的无非就是处理政事,以前在暗地里处理,现在在明面上处理,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的政治道路走得相当顺遂,连大的波澜都没有起过。
然而在加冠前一天,尚且还是少年心性的他又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
竟然在加冠前一天晚上偷偷溜出来,找叶孤城“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