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这本怎么样?”伊万从床头柜上拿起一本书向王耀扬了扬,“我前几天刚读完,写得很好,您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

在家的时候春燕太闹腾,王耀没什么时间读书,回学校后就把这本书也带去了。在那个暑假,他把这本书看了又看,细细地读了三四遍。

【上海·1958年中】

01

“这是什么书,怎么满篇的数学公式?”室友曲保国进门看见王耀在桌子前认真看书,凑近一看竟是俄文教材,里面还有许多难懂的公式。

“船舶学的基础教材,”王耀把书翻到封面,说,“我爹是做这个的,让我有空也看看。”

“要不说你们城里人有见识呢,”曲保国笑着说,“我就没心思去研究这些,只知道把本专业学好。”

王耀没接话。这书是父亲让他看的不假,真正的理由是父亲已经帮他确定了毕业分配的去向,让他提前准备。唐翻译今年六月被调去书局编书,刚好他今年毕业,父亲就替他谋了这个缺。

专家的翻译工作性质略为特殊,因为涉及的翻译场景一般与专业相关,光会俄文不行,起码得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才能胜任。本来王耀是不适合的,但父亲费心走动,刘厂长也特别考虑到去年王耀还救了布拉金斯基同志立过功,替他向市里的外国专家局说话,最终谋到这个职位。

上周末王耀回家的时候,父亲就特别叮嘱他平日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平时也跟着唐翻译多请教。

曲保国平时刻苦、成绩也好,但他是外地来的,父母都是农民,毕业分配的时候大概没什么好去处。王耀怕他听了心里不舒服,也就点到为止不提分配的事。

五月份王耀没课的时候就回厂里待着,跟着唐翻译实习。布拉金斯基同志一看到他就笑着说,这是王耀第二次给他当翻译了。

六月中旬王耀毕业,过几天唐翻译离职,他就接手了布拉金斯基同志的随行翻译工作。他能回厂里工作最开心的莫过于母亲杨怀琴,在他正式上班的第一天难得地做了一大桌菜来庆祝。

厂里的两位苏联专家各有专长,扎伊采夫同志主要负责船体结构设计的指导工作,布拉金斯基同志则主要负责机械动力部分。王耀的工作就是陪着伊万去视察工作情况、开技术会议,协助制定生产计划、提出各项建议等。

由于之前的几次交集,王耀本就对伊万印象很好,工作中又对他更为敬佩。伊万在专业方面十分精通,遇到有技术员来请教技术难题,从来没有答不上来的;王耀的理科基础比较差,有时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伊万也总会耐心地再解释一遍,有空的时候再专门给王耀讲一遍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王耀对船舶动力学也越来越懂。王耀觉得伊万这个人工作认真又有耐心,实在挑不出一点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