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道:“他又不是大清百姓,也未纳税给大清,知府为何要保护他,从而得罪其他国家的使臣?”

胤禔:“已经得罪了,一分得罪与三分得罪没有不同。”

康熙又问胤秅:“你怎么看?”

胤禛回答道:“儿臣以为,这也许是一个可以拉拢外洋人的好机会。法兰西目前在各国之间实力最盛,他们国家的实力,足以与之合作。”

康熙沉吟道:“说得不错,保成呢?”

到了最后,康熙可算是让快憋不住的胤礽开口了。

“三儿说得不错,我国的官员,凭啥费力去给他国臣子讨公道?儿臣极力促成外洋贸易以来,自始至终站的都是大清的立场。”

“知府受理外洋案,助法兰西使臣找到凶手破案,已经尽职尽责。知府之职责,在于维持贸易之秩序,为前来报案之人给出公道与真相。奥斯曼使臣之判决看似是轻判,实则是站在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此后事宜,应当交由外交部解决。”

“若要追寻债务,应当是法兰西向奥斯曼帝国提出,大清不帮他们讨债,却可以做一个中间人。也唯有做中间人,才是立于不败之地,可确立本国之威信,不会被牵扯入这一趟浑水。”

“大清有文书记录可出面作证,若路易十四希望大清做些什么,留下的文书证据足以成为他进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