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完,张氏就去了。
而听见了张氏最后这话的黄良媛和王语贞,都被唬得不轻。
王语贞因为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如今再听张氏也这么说,心头的惶恐可想而知,就这么好端端的病了一场。
太上皇念张氏是他已亡故元后的侄女,让她停灵在了寿皇宫,待衡候人山陵建成再入土为安。
只是张氏还没出殡,多少人便把眼睛盯在了空悬的太子妃位上了。
武功伯这才明白过来,同样是救出太上皇得了天大功劳,也在衡候人跟前吃了大亏的石亨,为何会闷不吭声吃下了这个亏,原来石亨是看上了太子妃之位。
武功伯也是有女儿的,且女儿年纪也正合适,如今却因他的一时嘴快,在太上皇面前告了衡候人一状,想女儿成为太子妃怕是要成奢望了。
想起这些,武功伯后悔不迭,更埋怨石亨没有及早提醒,害他在太上皇和衡候人面前成了跳梁小丑。
石亨眼看就要入内阁了,其女就算不能为太子妃,太上皇看在从龙有功的份上,一个太子良娣之位是少不了他女儿了。
只要女儿入了东宫,石亨与衡候人嫌隙迟早能弥补。
那样一来,衡候人怨恨的人就只剩下他武功伯了。
武功伯越想越不得劲,难免就生了郁色。
被武功伯寄予厚望的长子来晨昏定省,看见父亲愁眉不展,自然是要问缘由的。
听罢武功伯所说,其长子便笑了并向武功伯献了一计。
武功伯得计大喜,说:“这般一来,石亨这老小子想撇开咱们伯府独自飞黄腾达,就再也不能够了。”
所以石亨就突然听武功伯说起了两家要结为亲家的事。
武功伯也不说别的,只说有了这层姻亲的干系在,旁人再挑拨离间他们两家也再不能够了。
石亨虽深谋远虑,但碍于如今和武功伯还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能撕破脸的,且武功伯也不过是要下嫁女儿到他们家,又不是让被他们家寄予厚望的女儿嫁过去,石亨也只能答应了。
在张氏出殡停灵寿皇宫,京中禁筵宴等事三月一满,武功伯就请作保山向石家提亲了。
亲事一定下,武功伯便鼎力相助石亨,让其女儿成为了太子妃的备选。
一时间,京城中也存了这心思的人家,便都有了危机感。
而太上皇也的确是比较喜欢石亨家的女儿,就和衡候人提了一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