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一十三章 大刀阔斧

同一时间,安江也开始密集调研华金集团的核心业务版块。

安江深入矿区、各个冶炼厂、项目部,他的行程并没有提前公布,而是进行了严格保密,对所有部门及子分公司的调研,一律遵循突击视察的原则,查看实际工作状况,同时行程不对外进行任何宣传,行程也不会见任何地方领导。

每抵达一地,安江也不是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汇报,而是深入基层,跟一线的工人、工程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座谈,听取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基层一线最真实的生产情况、困难和机遇。

基层部门也被安江这种深入、敏锐且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惊到了,也意识到,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并非是只会挥舞着倚天剑的强人,更是破局实干精神的掌舵人。

这一番调研,跨越了全国各地,安江可说是成了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都是一到两天,大部分的休息时间,都是在飞机上。

而调研下来,安江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华金集团的产品线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还是要低一些。

当然,安江所看重的,是刨除掉了类似圆珠笔芯那种市场份额很小,如果去做的话,成本高于收益,而且会招致海外反倾销起诉麻烦的产品。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就安江的判断,以及从基层了解得知,原因很简单,集团投入到研发的资金还是不够高,而且在宣传展示上的力度也不够大,导致明明可以生产出规格类似的产品,但导致所需要的企业,还以使用了海外的同质产品为荣。

至于研发资金为什么不够高,原因也很简单,家大业大,包袱也大,下面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争着想要资金,给谁不给谁都是难题,很多时候要平衡。

而宣传层面的原因,除却宣传部门的力量不够,没有给华金集团打造出一个高精尖的实力企业形象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华金集团一直走的是中低端的生产线,给外界造成了一种固有印象,好像华金集团只会生产这种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的品质不行。

安江也知道,这样的情况其实不止是出现在华金集团身上,而是国内许多企业的普遍现象,明明已经质量很不错了,但就是杀不进高端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