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四月,虽然早晚寒意未减,中午的气温却快速回升,干活时已经能感觉到太阳的热度。
江枝带着大家开始给红薯育苗。
新开的梯田里挖出浅沟,泼上粪水,再将种薯密密排在浅沟中,盖好厚土。
只等半个月后出苗,就可以吃红薯叶,三个月后就可以吃红薯根。
原本有红薯玉米这样高产农作物出现,就能基本上解决了民众饥荒,可大燕朝的子民依然困在温饱问题上。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缺肥,品种差,导致红薯玉米产量低。
最大的红薯也就手腕粗,更多的是还是大拇指粗细,像细细的树根。
反正跟现代那些亩产五千斤,比人头还大的红薯不一样。
不过,还是比亩产二百斤的小麦高粱苞米产量高,为农人最重要的粗粮。
要想庄稼高产,就需要肥力。
现在才几个人的粪坑粪水不够,麦地的地肥只有草木灰,红薯也只能用清粪水育苗。
好在梯田新土都是地表带着腐质的土壤,第一年肥力不愁,以后就不能这样了,必须马上找到补肥的方法。
没有化肥,只能用农肥,那就需要养家禽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