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小满爷他们三人整理好炭窑,用木棒绑成架子,再把柴火木炭准备好后也过来切肉,速度顿时就起来了。
很快几百斤肉被均匀切成两指宽,一尺长的肉条,再送进炭窑摆放在木架上。
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烧才能让里面保持恒温,不会熄灭,又能将肉烘干。
徐大柱很有信心道:“爷,江婶子,这事交给我,一定不会让肉出事。”
里面的温度不可以通过添炭来控制,而是通过窑门的通风大小,这就需要很高的技术。
这一次,没有人反对徐大柱的请求,因为他是几个人当中技术最好的。
在徐大柱十六岁开始烧炭后,就很少出错,出炭多,成色好。
在徐家村里,他数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有徐大柱对窑内的炭块多少,干湿度一一查验过,小满就用柴草点燃炭堆。
因为担心自己不能亲自动手,会让一窑肉报废,徐大柱让小满将自己蜷缩着放在背篓中,再把背篓绑到窑口旁的木桩子上。
这样他就能近距离观察里面的情况,也能动手用稀泥堵住窑口来控制里面炭火温度。
只是这样太近,再加上活动不方便,窑口出来的烟尘熏黑了他的脸,衬得他蹲坐在背篓里的身体像调皮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