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这个罗祥更满意了!
“不错,一句话夸了三个人。
既赞了你们师座的忠义,又点明了自己是可造之材;同时,还不轻不重的拍了我一记马屁。
哈哈,我已经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
这次派你去福建,我大体可以放心了!
刚刚的材料你也看过了,说说对郑芝龙的看法。”
被王国梓这样一夸,罗祥觉得自己骨头都轻了几两。
他连忙边翻开材料,边对郑芝龙进行着画像:
“福建这个地方,自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
那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交通闭塞、土地贫瘠。
所以,闽人很早就将目光对准了大海;以海为田,靠讨海为生。
不过,闽人却十分注重读书科举,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之说。
出生在福建南安的郑芝龙,显然是一个异类。
他性格中继承了前辈‘爱拼才会赢’的冒险精神,但从小就性情逸荡,不喜读书;仗着有膂力、好拳棒,他倒是有一股子闯劲。
从驸马爷提供的材料来看,他很小就投靠亲戚,跟随舅父出海行商。
这种人因为到处闯荡,增加了自身阅历;
但终究未受礼教教诲,不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大道理,容易养成重利轻义、四处投机的个性。
都说时代造就枭雄,这一点在郑芝龙身上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明的海疆,自太祖洪武帝下令海禁后,就撤销了所有市舶司,造成片板不得下海的局面,朝廷基本失去了对大海的掌控。
期间虽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湮灭在历史中。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郑芝龙正是因为海疆处于失管之机,通过在东、西方势力角力之时反复横跳,这才侥幸崛起为一方势力。
在这块风起云涌的海域,各方为了利益最大化,时而联合、时而对抗。
郑芝龙进入其中角力后,自然也养成了重利轻义、毫无信誉可言的性格。
这些年来,郑芝龙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抱住大腿、发展自身势力,成为了弄潮儿。
可以说,郑芝龙从给海盗李旦当义子,再到给西夷的荷兰人当翻译官,继而跟荷兰人反目后又归附大海盗颜思齐;直至义父、义兄身亡,接手了他们的势力,再到接受招安、归顺大明,他的每一次投机,都收获颇丰。
小人分析,这样的人不可能甘心只当桂藩手下的一个水师大都督。
只要能让他转而支持唐王,那桂藩看似铁板一块的势力必然分崩离析。
到时候,驸马爷就可坐山观虎斗,看唐蕃、桂藩之间相互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