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余烈

晋血山河 鹰隼展翅 1635 字 8个月前

第一,是纵兵屠戮洛阳,最终将洛阳焚为焦土,这场可怕的大屠杀将刘渊留给他的最后一点政治遗产给祸害清光了。刘渊还在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就是宽宏、包容、虚怀若谷,能因为屠杀平民而严惩一位勇猛无敌、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完全符合一个仁君的要求,这也是众多人才愿意打破华夷之防去投奔匈奴汉国的原因,在他们看来,这么一个完美的君主压根就不是什么蛮夷,投奔他,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可刘聪毁灭洛阳的暴行却将这层滤镜给砸了个粉碎,所有人惊愕的看到,并不是这些蛮族变文明了,他们只是在刘渊凌厉的目光之下小心地收起了自己的尖牙利爪,摆出了一副文明的面孔。当刘渊不在了之后,这些以往表现得还算文明的蛮族迅速返祖,变成了一群嗜血的野兽!

这种渣渣,他们还投奔个什么劲?或者说,投奔这种渣渣能有什么前途?散了散了,咱们还是研究一下往南跑还是往北跑活下去的概率更高一点吧。

第二,是放弃了继续攻掠中原,在毁灭了洛阳之后便回师关中。

他回师关中可能有自己的考虑,什么得防止司马模、张轨、刘琨坐大威胁自己后方啦,什么中原是石勒和王弥的主场,自己身为董事长去抢股东开的公司有失体面啦,中原太过残破留在中原怕是连饭都吃不上啦,等等等等,反正回师关中的理由绝对充份。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中原”二字的份量,更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字对于一个立志要争夺天下的势力意味着什么。也许在他看来,这场持续数年的大战在他毁灭洛阳之后便已经划上了句号,收拾掉司马模、刘琨和张轨等等这些势力不过是尾声罢了,可他并不知道,西晋灭亡仅仅是接下来持续三个世纪的大乱战的序幕而已。在这场混乱、血腥而漫长的战争中,唯有咬紧牙关趟着血水往前走才有一线生机,退缩?那是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其实目前匈奴汉国的形势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一片大好。西晋亡了,整个北中国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与混乱,刘琨、王浚这两个死对头的地盘同样人心浮动,每天都有很多人过去投奔,但有更多的人选择逃离,此时若发兵前去攻打,刘琨和王浚肯定抵挡不住的。当然,刘琨和王浚都只是偏安一隅的割据势力,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匈奴汉国未来最强劲的对手就两个,一个是江东司马睿,还有一个已经在南阳搭起了架子,并且将太子和传国玉玺给弄了回来的南阳李睿。江东司马睿得到了江东士族的支持,要钱有钱要兵有兵;李睿则是接收了西晋禁军和凉州军最后残余的精锐,太子、禁军、传国玉玺,全握在手里,虽说地盘不大,但在法理上占尽先机。假以时日,这两个对手必将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变成匈奴汉国最强劲的对手。而目前,李睿在南阳的根基尚未扎稳,仅仅是喂饱即将源源不断地涌入南阳的难民就够他伤脑筋了;司马睿的江东仍然处于原子化状态,散得一塌糊涂,海量难民涌入更是引发了异常尖锐的矛盾……

不客气的说,此时正是掐死这两个对手的良机,这种机会只有这么一次!

然而,刘聪却放弃了。

此时的他肯定不会知道,他现在放弃的,是整个匈奴民族的未来。

从他决定放弃中原、回师关中的那一刻开始,浮沉四百余年,曾与大汉分庭抗礼,也曾匍匐在大汉脚下乞降,最后又在西晋内乱之际突然发难,一举灭亡西晋,开了胡人跃马中原的先河的草原天骄匈奴人,就没有未来了。

李睿对洛阳被毁灭一事反应倒是比较平淡。胜利者夷平被征服者的首都以彰显自己的武力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太多次了,并不稀奇。他最关心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