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指望不上

晋血山河 鹰隼展翅 1666 字 8个月前

北宫静说:“琅琊王素有贤名,对大晋也忠心耿耿,不会如此丧心病狂的。”

司马范苦笑:“少将军,你太高估他了!这十几年来,藩王们早就杀红了眼,彼此之间再无半点信任,那些没有实权的还好,但凡是有点实权的,只要打了照面,都会不择手段弄死对方,仅仅是因为害怕对方会不择手段地弄死自己!就算琅琊王没有这样的心思,他手下那帮幕僚也会逼着他下手,毕竟,一个名正言顺、而且手里的传国玉玺的太子,很有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的绊脚石!”

李睿皱着眉头说:“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琅琊王在江东经营了这么多年,琅琊王氏和江东豪强在他身上都下了重注,这个时候蹦出一个太子来,对他们是很不利的,因为这个太子的存在可能会让他们过去几年的投资全部打水漂……江东,去不得!”

北宫静眉头拧成个疙瘩:“都到这步田地了,他们还要继续内斗下去吗?”

李睿冷笑:“不是我小看他们,那帮货,只要刀还没架到他们的脖子,他们的内斗都不会停的!”

真不是他冤枉那个尚未正式成立的南方政权,这帮家伙是真的太能内耗了。这似乎是南方的优良传统,从楚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南方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宗族势力把持着,而这些宗族势力之间有着千线万缕的联系,同时又有着一堆矛盾,内斗自然十分激烈。如果整个国家处于上升期那倒还好,良好的发展势头可以提供很多发展机会,大家都能吃上肉,内斗就没那么厉害,而一旦国势衰颓,必须去争、去抢才有肉吃了,他们的内斗将会无比激烈,只要自己的家族能够发展壮大就行了,完全不管国家的死活。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管,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还是会合作的。但这种合作真的太少了,从楚国立国到东晋,貌似也就三次吧,第一次是铁血强秦挟扫灭燕韩赵魏四国之威呼啸南下,准备一举灭掉楚国的时候,楚国各宗族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将各自手中的宗族武装全部交了出来,在名将项燕的指挥下向秦军发动凌厉的反击,城父一战,二十万秦军被直接打到崩溃,尸体铺满了淮河南岸;第二次是石勒带着他的蝗虫军团横扫河南,顿兵于葛陂,准备打过长江去一举拿下建康,将司马睿抓回河南看猴子,江东豪强在生死存亡之际停止了内斗,周玘、周访、周抚、陶侃等等这些江东拿得出手的将领全部上阵,尽发江南、淮南之兵,在大将纪瞻的指挥下集结于寿春,准备与石勒决一死战,结果石勒怂了,没敢决战,打消了渡江南下的念头,回头找王浚麻烦去了。

至于第三次……

那是淝水之战的事情了。当时前秦出动百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压向江南,整个东晋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原本内部斗得不可开交的东晋再一次停止了内耗,倾尽全力在从夷陵到京口这条漫长的防线上与雪崩般压过来的前秦大军苦战,杀得血肉横飞,最后八千北府兵排着方阵徒步涉过淝水,向准备半渡而击之的前秦军发动了一往无回的冲锋,一举将其打崩,挽救了命悬一线的华夏民族。没有江东各豪强放下往日的恩怨团结一心,倾尽全力与前秦死拼,靠谢安下棋和朱序嚎那一嗓子,真的能逼退前秦百万大军?做梦吧!

想让那帮散成原子的家伙停止内斗,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让他们知道再不团结一心就要全部完蛋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现在刀还没有架到他们脖子上,所以他们正内斗得如火如荼。此时的建康,对于惊骇欲绝的北方士族、平民而言,是诺亚方舟;但对于司马诠、司马范这些身份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却是龙潭虎穴,真要是去了,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在过去十几年那极其黑暗、血腥的内战中形成的司马第零法则现在还有效呢,两个以上的司马碰上了,肯定得有人人头落地!

北宫静没想到这一层,得到司马范和司马诠的提醒后她才想起,司马家内斗的瘾还没过完呢,真把太子送到江东,原本局势还算稳定的江东立马就该炸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抛出第二个方案:“如果太子不能去江东,那就只剩下第二个选择了:在南阳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