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实现了聂晨在创刊之前和杨海坤约定的,要把这一本期刊做到了和《JAMA》同等级的目标。
所以,科研性质比较浓的玛丽医院,主动把和爱华医院合作的科室,直接改名为爱华科室。
意思就是以后合作的项目够多的话,玛丽医院改名爱华医院也不是不可以。
“聂医生,这一台唇裂修复,是从深城转诊到咱们爱华科室的,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以前还是港岛这边的病人求爹爹告奶奶要转诊爱华门诊的哟。”
在玛丽医院给聂晨当助手的当然是港岛医学院第一批过去爱华门诊实习的规培生。
一助是唐永琴,二助洪雪玲,三助彭林权。
这台飞刀手术的病人,是专门托了关系,从京城直飞港岛,然后在玛丽医院这里等了一周的单侧唇裂病人。
毕竟。
在爱华医院,唇裂方面的病人费用已经降了下来,而主刀唇裂的医生,也从百分百是聂晨主刀,在这一年慢慢地换成了是刘月倩、魏婷、吴少涛三人主刀。
如此一来,冲着聂晨主刀的病人,首选就从爱华医院,换成了百分百是聂晨主刀的港岛玛丽医院了。
这种高消费病人的外溢,反而是聂晨在这一年来故意为之的结果。
“高费用的手术转移到港岛,真是一件明智之举,如果让高消费风气在爱华医院形成了,那么升级医院后的爱华医院和医院的民生属性就背道而驰了。”
玛丽医院爱华科室的主任是杨海坤的老同事,也是港岛医学院的老教授彭利民。
他笑容可掬,深深看了一眼正在手术台上进行唇裂修复的聂晨。
聂晨这一年来,带着爱华医院、港岛医学院医学团队发表在了《爱华医学期刊》上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石破天惊,划时代性质的临床实用文。
特别是唇裂方面的文章,聂晨带队写出了十二篇相关临床实用论文,可以说是硬生生把九零年的唇裂外科手术,提升了三十年!
若不是如此,《爱华医学期刊》也不会在一年时间,在名声、学术权重上成为了和《JAMA》《柳叶刀》相提并论的大期刊。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96444/96444314/34756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