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以文道镇九天 佚名 1391 字 7个月前

他沉默地跟在马匹的后面,脚上虽然穿着一双布鞋,但早已被路上的石子扎得千疮百孔。

终于,又过了一个小时。

蔡旭大手一挥,可算是休息了。

姜陵戴着手铐脚镣,两人不用担心他溜走,将他绑在一棵树下后,两人就跑到不远处放水去了。

倚靠着树身坐下,姜陵默默地将后背的包袱拿了下来。

这是姜母给他的,里面原本除了书籍衣物之外,还有几张特别充饥的大饼和碎银。

但出发后没多久,毛昌平就把他的包袱夺了过去,美曰其名“检查”。

可等他还回来之后,包袱里就只剩下了半张大饼,至于碎银,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拿出大饼咬了一口之后,姜陵恋恋不舍地将其放了回去。

五百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因为要跋山涉水的原因,按照姜陵估计,自己至少还要走上十来天才能到凉州。

而现在,才刚过去五天,这半张大饼就又只剩下了一半……

姜陵心中叹了口气,这流放之路还真是艰难险阻,怪不得有那么多犯人死在路上。

幸好,他还能看书。

姜陵把母亲塞给他的一本蓝皮书拿了出来。

要知道在以往,姜家母子是从不买书的,因为那太贵了,不是她们能够负担得起的。

而这次,姜母居然给自己准备了三本。

显然,她并不希望姜陵因此而舍下学业。

姜陵眼中光芒闪烁,默然翻开了这本由孔圣重新修订的《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是《礼记·学记》中的原文。

在前世,忘了是小学还是初中,姜陵就曾在教科书上学过。

意思很简单,说的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这一句话所形成的影响一直到今天。

几乎每隔五年,就会有考试以这一句话为题目,可以说是读书人必学的一个知识点。

当前只是默读外加理解,姜陵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才气在兴奋的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