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因为分支菲茨罗伊-波旁家族的存在而得到了在法国统治的延续,但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同程度的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成果。
查理最终只能感叹:“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未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我这个东方式的君主,又能将法兰西带向何方呢?”
“或许,只能交给后人去评说了。”
……
处理完政务后,查理写下了三份诏书:
第一,选定新首都的位置,并命名为“纽斯特里亚”,从今年开始规划与修建。原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将作为阿根廷帝国的“第二首都”和阿根廷的“南方经济重心”,继续引领南方港口城市的发展,并保持其历史、政治与经济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全方位渗透西班牙殖民地新格拉纳达总督区,等待合适时机,以任何手段将其纳入阿根廷帝国的统治。
第三,法阿两国互换圭亚那和迈阿密殖民地。
……
诏书下发后,查理独自走上宫廷的天台。天台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四周矗立着古典风格的雕像,月光洒在雕像上,仿佛为它们披上了一层银纱。查理站在栏杆旁,俯视着脚下的法兰西帝国。远处的首都灯火辉煌,街道上的人群熙熙攘攘,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然而,他的内心却涌起一股孤独与彷徨。
从战略上看,阿根廷帝国若能吞并新格拉纳达总督区,再加上澳大利亚总督区和其他殖民地的资源,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未来的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也让查理对吞并新格拉纳达总督区充满迫切感,但他深知此事急不得,必须将影响控制在西班牙和英国等殖民大国可接受的范围内。
英国对南美洲的觊觎从未停止,只是查理的强大让英国不敢轻举妄动。法国地中海舰队随时可以登陆英国本土,但这样的战争代价巨大——要么盎格鲁撒克逊人消亡,要么法兰西人成为历史名词。英法两国都清楚,当彼此之间没有办法彻底消灭对方时,这场战争只会让欧洲的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渔翁得利,因此双方都选择了克制。
即便如此,法兰西民族也不能对盎格鲁撒克逊人放松警惕。他们的强盗逻辑从未改变,只是披上了文明的外衣。一旦法兰西显露出一丝虚弱,盎格鲁撒克逊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吞噬法兰西的土地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