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依旧不愿将军队交予武将指挥,尤其是让武将率军突围,深入敌后牵制敌军,以缓解主军压力。
这原本是一条良策,可惜宰相仍不愿让武将施展才华,不赋予他们任何统兵之权,即便战局已至此地步。
三位武将满腹疑惑地望着宰相:“你召我们前来,难道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只是发泄一通,痛骂我们一番就了事?”
宰相当然不是此意:“你们快想办法,现在该如何应对?”
几位武将这才明白,宰相不过是让他们出谋划策,希望能扭转乾坤,而非让他们领兵退敌。
郑忠夫沉声说道:“宰相,我们已被重重包围,必须尽快突围,否则只能被动挨打。朝那边的山上突围吧。”
他指的方向正是赵桓他们所在的山峰。
郑忠夫继续道:“那山上有一些人马,如果我猜得不错,应该是宋军和赵公子的人马,他们正在那观望。我们朝他们的方向撤退。赵公子并非见死不救之人,只要他肯出手,我们就能得救,那帮敌军也不敢继续追击。”
此前,宰相并未注意到山上有人,经郑忠夫提醒,急忙手搭凉棚望去,果然发现远处山岗上有人影。
他心中暗骂:“看热闹很爽吗?被隔岸观火的感觉真糟糕。”然而,他也无可奈何。此时,大宋的隔岸观火反倒成了他们从容撤退的机会。
他立刻采纳了郑忠夫的建议,命令道:“传令下去,向那边山脉撤退。”
这话是对传令兵下达的命令。
郑忠夫急切地说道:“宰相大人,我们不能盲目突围,那样群龙无首,很快会被敌军打散,届时将面临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危险,全军覆没。”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宰相不耐烦地低声质问。
郑忠夫强压怒火,提议道:“请允许我们三人各自率军,我担任先锋开路,他们两人在两翼保护,这样我们应能冲出包围圈,撤至赵公子所在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