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侯甚至还能开几句玩笑,说道:“皇兄,我对你的忠心天地可鉴,如果你不信,尽管拿把刀子把我的心刨开,看一看是红的还是黑的?”
大宁侯发现拍他皇兄的马屁不需要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就行。
对于那些文人来说,可能要讲究一些技巧,免得被人说他们溜须拍马。
但对于他这位皇帝的亲弟弟而言,直截了当反而是最好的,让国王看到他的忠心确认他不会造反就够了。
所以每次国王敲打他的时候,他都直截了当用这样的话来表忠心,一般说了,国王都会转变态度不再为难他,因为国王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国王神色稍稍缓和,随即问道:“你跑到这来干什么?我好像记得我没叫你。”
他的确没有叫大宁侯,他不希望大宁侯跑来在他面前讨好大宋的官员和那位赵公子,因此便没有叫他,没想到现在他却跑来了。
大宁侯拱手道:“我听说殿下在牛峰山遭遇强者,敌军人数这么多,战斗吃力,派郑忠夫前去调兵,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只调到了一万人马。
我琢磨着这可能不够用,由于事情紧急,来不及向国王殿下禀报,臣弟自作主张,掏光了积蓄招募了一万人马,赶到牛峰山来勤王。
如今军队已经到达,就是交给殿下,由殿下接掌并指挥这支军队。”
国王又惊又喜,他一万军队打没了,正愁该怎么调兵呢?结果他弟弟给他送来了一万军队,而且还是他弟弟自己掏腰包招聘的,也就是说他不需要为此负担什么费用。
他不由得一下高兴坏了,拍了拍大宁侯的肩膀,说道:“好样的,你能想到这一招,不愧是我的好弟弟,回去我必定重重奖赏你。”
至于这支军队指挥嘛,那就还是交给宰相好了。”
这是国王一个下意识的决定,反正军队交给谁都不会交给武将,在他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只要武将手里有兵,就可能起来造反,那就危险了。
所以要从源头上堵死,不让武将执有兵权,文臣受过良好的教育,最关键的是他们不懂军事,所以手里有兵,他们也一般不会造反。
这对君王来说,文官带兵是很安全的,不管是平时还是战争,都倾向于让文官去干,而把武将撂到一边,充其量让他们在战场上自己冲锋陷阵,杀敌当炮灰就行了,至于指挥权,靠边站。
对宰相的信任其实来自于对整个文官集团的信任,这些人甚至让他忘记了,眼前这位宰相刚刚吃了大败仗,一万军队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