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着手中积累的钱财和手眼通天的背景,这些自北方而来的商人们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硬生生从本地徽商手中,抢夺了不少盐场的生意,彼此间争斗不断。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受扬州本地徽商资助,考取进士的士子越来越多,原本在正德朝风光无限的北方豪商们已是渐渐落了下风。
尤其是昔日李三才担任漕运总督的时候,扬州城中的北派豪商们更是要缴纳比本地豪绅足足多了一成的"份子钱"。
如今朝廷委任了新的漕运总督,难保这些吃了不少暗亏的北派豪商们心生怨恨,继而跑到李养正那边告起了自家的黑状。
只是这有什么意义呢?朝廷至多因为公器私用,罚自家点银子罢了,难不成还能真将兜售食盐的事情闹大?
"罢了,先吩咐下去,让家中的生意先停一停,看看风头再说。"
思虑良久,华服老者终是在自己长子有些憋屈的眼神中做出了决断。
若是往常时候,仗着身后有户部尚书汪应蛟撑腰,纵使朝廷委任了新的漕运总督,他们刘家也可淡然处之。
只可惜在几个月前的那场骚乱中,为官数十年的汪应蛟举棋不定,继而落了一个黯然辞官的下场。
此等情况之下,他们刘家也只能暂避锋芒了。
"知府大人此次提前向我等知会,我等也要知趣。"
"待到入夜之后,你亲自安排人,向其府上敬献两千两白银.."
沉默少许,老者不容置疑的声音再度于书房中响起。
扬州知府杨嘉祚仗着出身高门大户,一向不愿与他们这些盐商走的太近,这两年双方的关系也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
如今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多多走动一番。
"父亲放心,儿子待会就亲自去办。"
反应过来之后,年轻人便是规规矩矩的起身应是,不敢反驳自己父亲的举措。
"不止如此,即刻从咱家各商号,准备十万两白银出来,随时等候我的吩咐。"在年轻人有些惊愕的眼神中,沉沦商海数十年的老者继续叮嘱道。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