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来到韩府门前,但见站立两人:前面那人二十岁上下,天庭饱满,五官端正,中等身高,略显单薄,尤是那眼神很是犀利;他身后那人负手而立,四、五十岁的年纪,慈眉善目,笑容可掬。
陆文龙打量着他们,两个人也都一直盯着来人,最后眼神都落在陆文龙的身上。
旋即,张元上前引荐:“这位便是我家姑爷……”
不等张元说完,那少年便有些迫不及待,直言道:“小王赵瑗,特来道喜!”
陆文龙拱手道:“陆文龙见过王爷。”
“在下久慕双枪将威名,不得相见,行之难耐,今终得见尊容,平生大幸!”说着,赵瑗拱手施礼,一躬到地。
陆文龙也没想到普安郡王竟是这般谦逊,忙还礼道:“岂敢受此礼遇,承蒙王爷亲临,隆恩浩荡,小民陆文龙受宠若惊。”
看不出来赵瑗有什么敌意,却定是有目的,陆文龙对这个人平添了几分好奇,既然你是奔着我来的,也就不必装模作样了。
赵瑗又是上下好一般端详,他身后的之人也是一样,而陆文龙也仔细的打量了这位普安郡王一番。
两个人的目光对视的瞬间,赵瑗笑道:“容小王引荐……”说话间,让出身后之人,道:“此人乃是小王的老师。”
那人满面笑容,上前说道:“小可史浩,见过陆将军。”
陆文龙对这个史浩也有所耳闻,此人既不是主战派将领,也不似秦桧、张俊之流,故而印象不深,但他既然能够成为赵瑗的老师,足见其学识渊博,很有本事,更加证明高宗赵构对此人十分信任。
陆文龙当即还礼道:“文龙一介草民,岂敢妄称将军,先生言重了。”
此时,身边诸葛小星突然开口道:“原来是真隐先生,失敬失敬,在下曾拜读过先生的‘真隐漫录’,小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