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长河悲鸣(下)

吕蒙心里憋屈。

他带着三百精锐解烦卫精锐,还有自己的姐夫,东吴猛将邓当,换上了季汉军装,成功突袭了阜陵城外的烽火台。

正当他以为自己大功告成时,却没有发现,他击杀的烽火台守卫部队里,缺少了一个人。

这人名叫胡二,身材矮小,体弱多病,本来没有机会当兵。

只是当年他家也是从徐州南逃来到淮南的老乡,所以守护阜陵城外的烽火台的驿长给他一个身份,算是照顾老乡。

这夜,胡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便溜出烽火台开小差

回来的时候,还没有走近,就听到了烽火台处传来的打斗。

“快点火啊!”那是平时最喜欢欺负自己的牛大强的声音,只是声音里面,透着虚弱。

他猫着身子躲到自己平日里偷懒时,就喜欢猫着的一处山间小坑洞,这里有一处缝隙可以窥见烽火台一二。

他就在这里,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平日照顾自己的长辈,还有欺负自己的同僚,一个个都被穿着崭新季汉军服的人给杀了。

他就是再笨也知道,对面这些人,不是自家的队伍。

吕蒙清理完这里的十多个守护兵卒后,留下几人假扮季汉军队,自己则带着其余人马转移,准备前去合肥城下,和东吴大军汇合。

但他刚刚离开烽火台没有多久,身后的被他“清理干净”的烽火台就燃起了大火,传递出了求援的信号。

那是漏网之鱼胡二,瞅准机会,从远处射出一支火箭,点燃了烽火。

吕蒙的突袭,就此功亏一篑。

他知道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便带着部队想要加速赶向合肥,结果半路上得到消息,季汉援军已经出现在合肥西面。

心中越发自责的吕蒙,只能带着人马调头南下,赶去濡须口。

率先和他汇合的队伍,正是原本围困关羽的程普黄盖二人。

“二位老将军,我,我有负于大都督重托。”

吕蒙说着,低下了头,直到现在,他都觉得是因为自己突袭烽火台失败,导致了东吴奇袭战略的失败。

倒是程普明白,这事情只怕还有说头,便安慰道:“子明无需自责,此时情况未明,季汉援军来的如此迅速,只怕早有准备。我们还是快快退回濡须才是。”

只有黄盖在后面颇为惋惜地说了句:“倒是便宜了那红脸贼,他麾下五百校刀手,少说也被杀了一半,即便是他守着那含山,我们继续耗下去,说不准,真能砍了他。”

“没事,关羽个性孤傲,以后会有机会的。”程普转头,还得平复黄盖的不满。

只是黄盖这话,又让吕蒙心中越发羞愧,觉得要是自己没有大意,黄盖这边是有机会击杀关羽的。

“唉,只怪我没有拿下烽火台,断送了我东吴良机啊!”

含山这边,关羽见围攻自己的东吴军队撤走,他并未马上离开,而是等了一段时间,没见特别的动静,这才带着人马离开含山,向合肥城而去。

半路上,正好遇到了合肥城内出来的人马。

领头之人,正是他儿子关兴。

“兴儿,你不在丞相身边,怎得来了淮南?”

“父亲容禀。”关兴给关羽和关平行礼后,讲述了原因。

“丞相在洛阳时,听闻淮南和江东,流言频频。”

“那时丞相便断言,此流言多半是士楚因为在函谷关外吃亏,而憋着一股子气,故意暗中挑唆。”

“但东吴鼠辈,即便明知是计,也一定会在背后做小动作。刚好,陛下和丞相都觉得,东吴上下,需要好好敲打一番,于是便让丞相率领我等南下支援。”

这番言语,是诸葛亮故意让关兴说给关羽听的,目的就是要保全关羽的面子。

这番话在关羽听来,不是他诸葛亮料定关羽守淮南会出问题,而是诸葛亮本来就有意南下,出其不意地给东吴一番教训。

关平又问道:“那合肥城内大军,为何都出动了?”

他举目看去,糜芳,博士仁,刘靖等人都在,合肥城内本来有六万军队,如今少说也出动了五万人马。

关兴这才严肃说道:“丞相军令,令合肥军出兵五万,会合前将军关羽所部,一同前往濡须口,会猎周郎。”

“淮南各地,其余军马,进入戒备,随时听候调令。”

“谨遵丞相将令。”关羽虽然傲气,但对于诸葛亮的军令,还是会听的。

当即,他接过军队的指挥权,便火速赶向濡须口。

其实,诸葛亮在听到淮南这边流言时,就觉得关羽的个性,一定会出问题,他这次南下,名义上说是对付东吴。

其实在他的心里,最想要敲打的人,其实是关羽。

诸葛亮暗中将洛阳军阵事务,交给了自家宗族弟诸葛诞和刘烨,让他们二人一武一文,守在洛阳地区。他自己则暗中带着两万季汉主力南下。

进入淮南后,他便得到了周瑜率军进入濡须口,还邀请关羽前往会晤的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诸葛亮当场就看破了周瑜调虎离山的打算,于是他将计就计,集合了一批民夫,故意在半夜时分,出现在合肥城西,高举火把,以为疑兵。

而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在赶去濡须口的半路上,选择险要之地,做好了埋伏。

“丞,丞,丞相,东吴军,军,军队距离此地不到二,二,二十里了。”一少年将军结结巴巴,认真禀告。

“嗯。”诸葛亮羽扇一挥,便带着赵云和张苞等将走到了山间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