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半个多月的猛攻,现在的平壤已是摇摇欲坠,眼看着再加把力就能拿下平壤。
平壤是朝鲜北部的重城,更是朝鲜之前的王京所在,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政治意义极大。何况自己的死对头豪格就在平壤,如能在平壤干掉豪格,那么朝鲜此战就彻底赢了。不仅能解决掉令他头痛的豪格,更能把整个朝鲜再揽入大清手中,其中的好处是极大的。
但多尔衮万万没想到,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辽东后方却出了问题,大明突然对辽东发起了进攻,盛京那边传来消息,皇太后让多尔衮赶快返回盛京,以应付突然变化的局面,但多尔衮从内心中却不想放弃在眼前的胜利。
纠结了一番后,多尔衮决定继续进攻平壤,打算在解决掉豪格和朝鲜问题后再领兵回师。现在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仗打到这一步仅差一口气,要是现在回师,豪格就此逃出生天,下一次要再拿下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接下来的几日中,多尔衮对平壤的进攻猛烈度一下子就强了许多,不仅驱赶着抓来的朝鲜人拼命攻城,就连手上的汉军旗包括八旗精锐都投入了战场。这一下,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平壤更难以坚守,要不是豪格把手里最后的一支八旗精锐投入战场,再加上一直没动的京兀儿的部队也参与了守城,说不定平壤就被多尔衮就此拿下了。
可就在此时两件事接连发生,第一件事是一直在汉城未动的豪格所属军队突然北上了,这支军队摆出了一副拼死救援平壤的姿态。虽说多尔衮早就做好了防备,可在平壤即将就要被攻破的情况下这支军队的出动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由于援军的抵近,多尔衮必须派出部分军力阻拦这支军队,这样一来他所用在正面平壤战场上的军力就略有不足,使得进攻的猛烈程度略有降低。此外,盛京那边又一次派来使者,带来了一个让多尔衮极为错愕的消息,那就是明军不仅在辽西走廊发起了进攻,还联合了蒙古察哈尔的阿古达木部对科尔沁部也发动了猛烈进攻。
两件事相一应证,多尔衮顿感不妙,他可是打了老仗的人了,当年皇太极还在的时候多尔衮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战争天赋,要不然皇太极也不可能这么依仗于他。
虽说多尔衮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豪格和平壤,可他却也清楚大清基业才是真正的根本。如今大明明显早就有所准备,在辽东和蒙古两线同时发起进攻,所图甚大,不可轻视。
现在这个情况假如他继续留在朝鲜,不尽快回师的话,一旦辽西走廊被攻破,科尔沁那边遭遇失败,那么大清所面临的就是生死存亡的结局。以目前盛京的兵力而言,要挡住明军如此进攻并不容易,假如大清丢掉了盛京,那么大清就完了,多尔衮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个情况发生。
抬头向前方望去,多尔衮心中纠结无比,在他看来拿下平壤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可问题他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啊!
假如在朝鲜呆的时间过久,不尽快回师救援盛京,那么就算解决了豪格和整个朝鲜又如何呢?大清没了,他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又将何去何从?这是多尔衮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无奈之下多尔衮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放弃平壤全军撤退,返回盛京。